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目前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0789人,研究生18816人,留学生3791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246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为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63人,终身教授9人,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6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33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0人、讲座教授15人、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5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9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9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0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2015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15年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创造了大会举办以来在注册参会国家数量、发展中国家历史学家参会人数和青年学者参会人数等多方面最高纪录。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2021-02-01
山东大学-越疆科技
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机械臂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轻量 级智能机械臂市场中占据相当比例市场份额 。公司核心团队依托于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是我国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单位。越疆2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约70%。公司的创始成员师承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方向的李贻斌、张承瑞教授 ,在核心团队八年来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伴随越来越多高端人才的加入,越疆科技已实现在机器人产业链条关键 技术节点的布局,其DOBOT品牌机械臂产品已取得200多项专利。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山东大学 2021-04-10
山东大学生殖医学团队人类胚胎研究获重大突破
9月8日,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院士、赵涵教授团队联手清华大学颉伟教授团队,发现了人类早期胚胎翻译调控新机制,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Science发表题为“Translatome and transcriptome co-profiling reveals a role of TPRXs in human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的文章。
山东大学 2022-10-12
专家报告荟萃㊵ | 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强化有组织科研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山东大学始终秉持着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积极探索前沿领域,力求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今日,我们有幸与尊敬的雷司长、高院士相聚一堂,一同回顾山东大学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奋进历程,分享那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与突破。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山东大学的科技创新世界,感受那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激情,见证每一位山大人在科研道路上的坚守与担当。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3-12
山东大学多源固废基土木功能材料产业示范生产系统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山东大学多源固废基土木功能材料产业示范生产系统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山东省鲁成招标有限公司2408室(济南市经十东路10567号成城大厦A座),疫情期间招标文件采用邮寄方式,不需现场领取。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4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山东大学 2022-05-27
鲁东大学
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评价鲁东大学“人杰校灵”。 【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八十余年来,学校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何其芳、吴伯箫、臧克家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八十余年之发展,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精神,砥砺耕耘,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求是至善、尚实致用”的校风,这一切融汇成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成为学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和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8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拥有数字化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生物学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250.3万册、电子图书102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 【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2个学院、74个研究院、85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共计9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含28个招生专业(领域)。拥有英语语言文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区域经济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应用统计学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信息物理融合与智能控制、海洋生物技术、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等6个“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5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3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是首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 【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现有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环渤海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环渤海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3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与海外传播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等2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6-2017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78项、省部级项目178项;获得科研经费7360万元;发表SCI、SSCI、CSSCI论文517篇,出版著作80部,授权发明专利9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5项。 【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552人,兼职教师36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4人,副教授49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91人,加拿大皇家学会(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4人,“楚天学者”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入选“省智库高端人才首席专家”1人、入库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席专家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汉语、教师教育、有机化学、应用物理、农林作物遗传改良等6个省级教学团队。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先后与20多个国家近百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师生互派、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现设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几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八十余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29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 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主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推进办学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努力把学校建成教育教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优势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截止到2018年9月) 学校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学校办公室电话:0535—6672723 6681128 传真:0535—6014101 招生就业处电话:0535—6672791(招生) 0535—6672456(就业)
鲁东大学 2021-02-01
山东大佳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大佳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素有“礼仪之邦,运河之都”之称的魅力济宁。业务涵盖养殖小区规划设计、畜牧养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并自建山东大佳养殖试验场。主要产品有:全自动肉鸡、肉鸭、蛋鸡、养猪设备。 多年来,大佳人始终在“大佳让养殖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引领下,在“善、予、知、行”的企业文化氛围里,秉承着“精益求精”的产品理念,“高薪、有效、高收益”的经营理念,“流程化、 制度化、数据化、可视化、可控化”的管理理念,“贴心、用心、耐心、交心”的服务理念砥砺前行。大佳在畜牧养殖行业异军突起,产品、服务不仅满足了国内各大集团公司高品质的要求,更是得到了欧洲、美洲等自动化农牧发达国家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技术优化、品质提升、服务升级的道路上,大佳人不忘初心,不断前行,相信大佳会让养殖更美好!
山东大佳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18
专家报告荟萃㉜ | 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申树欣:新文科建设的宏观态势与重点任务
高校围绕新文科建设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的重点方向,也是下一步推进新文科重要的方向,也给各位老师做一个简要的分享。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9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山东省会——泉城济南,雪山脚下,映雪湖畔,绿色生态廊道纵贯南北,特色建筑与诸子雕塑错落有致,自然风光宜人,人文气息浓郁。 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教育部创新团队依托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67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201万余册、电子图书266万余册。《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并被10大数据库收录。 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2个研究(设计)院,58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77人,高级岗位人员927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645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9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师德标兵等49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5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级及以上平台23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7个。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山东省“泰山学者”特支计划优势学科建筑节能技术及9个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科学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23项,其中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科技成果一等奖11项。2013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85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47项,获批省级教研项目5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模、电子设计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100余项。学校棒球队荣获2016年、2017年中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冠军。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现开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8个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项目和20个学生访学项目。 60余年来,学校扎根齐鲁大地,凝练了“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树立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建大校友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校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大力推进质量提升、学科引领、人才建设、管理创新和文化塑校五大工程,为开创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崭新局面努力奋进。
山东建筑大学 2021-02-01
江西中医药大学:促进科研成果“瓜熟蒂落”
近日,江西中医药大学举办“传岐黄 兴产业”2025年中医药科技成果对接会。会上,科技成果“中药1类新药白头翁皂苷B4及白头翁皂苷B4栓”发布。该成果研究团队与广西英路维特药物有限公司签署新药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金额5000万元。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5-05-21
1 2 3 4 5 6
  • ...
  • 207 2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