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专家报告荟萃㉒ |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英:资源能源领域一流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部对双一流建设八年来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包括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超越极限,打破原有路径与习惯的依赖,坚持创新,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范式。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专家报告荟萃㉖ | 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建华:基于IMH理念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IMH理念,2010年我校向教育部申请开办统筹实验班“南山班”,并获得批准。2015年,进一步进行课程整合改革,探索将创新、人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正式将IMH理念固化到我们的培养方案和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3
【高教前沿】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特色为王,应用为本,走好地方高校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近日,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如何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及学校的实践。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15
关于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的通知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论坛。该论坛是2021年5月21-23日在青岛举办的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05-17
一种育种育苗恒温恒湿培养箱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种育苗恒温恒湿培养箱系统,包括微控制单元,以及与微控制单元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与微控制单元连接的光照传感器,用于监测培养箱的实时光照度,并将光照强度信息发送给微控制单元;以及与微控制单元连接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培养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微控制单元;以及与微控制单元连接的可调光光源,用于为培养箱内部提供可调光源。该育种育苗恒温恒湿培养箱系统,采用新型的半导体制冷片技术,对培养箱进行温度控制,保持高效的同时,还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技术,符合国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微生物智能液基培养皿
一种微生物智能液基培养皿,属于微生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皿体、电源和触摸屏,皿体中心设有数据检测模块,皿体底部设有与数据检测模块相连接的安装块,安装块底部分别设有数据线路和排液管,数据线路与皿体侧部设置的电源接头相电连接,皿体外壁底侧设有配比盛放腔,配比盛放腔顶部设有盛放腔口,配比盛放腔内腔中还设有供料泵,皿体内壁底侧对应配比盛放腔设有安装壳体,供料泵与安装壳体内的喷淋电磁阀相连通,喷淋电磁阀与数据线路相电连接,且顶部设有喷淋管路。解决了分离纯化效果不好的问题,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在培养皿中直接降低其他微生物的存活率,进而大大减少或省略纯化步骤,有效提高了实用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灵芝(药用真菌)培养及菌丝体多糖制备新技术
研发阶段/n自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猪苓、雷丸等10余种药用真菌开始,我国对药用真菌的开发探索历经两千余年历史。药用真菌菌丝体多糖在抗癌、防癌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1)开发的灵芝和桑黄袋装固态发酵培养新技术,使真菌培养周期短、易操作、产量高。(2)研发的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制备新技术,不添加、不接触任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产品安全无毒且无需添加防腐剂,保质期长;产品对抗缺氧、抗疲劳具有显著作用,对糖尿病人血糖的抑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在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番红1号西红花的脱毒试管球茎的培养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番红1号西红花的脱毒试管球茎的培养法,包括以下步骤:西红花球茎于温水浸泡后进行水培催芽,取球茎的侧芽进行培养,剥取所得的无菌苗上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待长到1.5cm~2.0cm高时作为植株Ⅰ,对植株Ⅰ进行菜豆黄花叶病毒颗粒检测,如果检测到病毒颗粒,从该植株Ⅰ上剥取茎尖分生组织,以此替代上述步骤中的剥取自无菌苗上的茎尖分生组织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不含菜豆黄花叶病毒颗粒的植株Ⅰ为止;将不含菜豆黄花叶病毒颗粒的植株Ⅰ进行培养;诱导出的丛生芽接种到球茎诱导膨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至长成所需的规格。采用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遗传背景相同的优质脱毒健康种苗。
浙江大学 2021-04-13
提高胚胎耐热性的培养液及其使用方
根据现有技术在解决胚胎耐热性方面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胚胎耐热性的培养液。培养液以常规培养液为基质,所述常规培养液为用于胚胎培养的培养液。所述培养液中还包括黄芩苷和谷氨酰胺;所述黄芩苷的浓度为2.0-10.0μg/mL,所述谷氨酰胺的浓度为1.17-1.75mg/ml。通过在胚胎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的黄芩苷和谷氨酰胺制备得到耐热培养液,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配制方法简单,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胚胎在热应激时的发育率和囊胚孵出率。此外,黄芩苷和谷氨酰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都可以调节HSP70的表达。因此,与单独的黄芩苷或者谷氨酰胺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耐热培养液的效果突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抗凝血小分子药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九糖的开发
研发背景:抗凝血药物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在骨科手术,心脏手术,抗脑卒中等方面具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肝素类药物,包括目前大范围应用的低分子肝素与合成肝素等是针对诸多临床适应症不可替代的抗凝血药物。作为肝素结构上的类似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S)是近年来被重点关注的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新结构分子。其可从天然海参中提取得到,深入的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表明FuCS九糖片段具有与市售低分子量肝素相当的抗凝血活性,且已观测到此类结构多糖的口服抗凝活性。继续研究这一新结构多糖的抗凝活性机制并对相关分子结构进行优化是开发新一代类肝素抗凝药物的必要举措。 前景预测:肝素的抗凝活性极为出色,目前每年的全球销售额可达数十亿美元并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由于其口服无活性的性质,使得相关临床应用仅局限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另一方面,肝素的潜在出血风险是限制肝素大范围应用的另一问题。我们所研究的FuCS九糖是肝素寡糖的结构类似物,同属于糖胺聚糖家族,但由于FuCS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得其具有口服抗凝活性,且药理活性机制表明其可选择性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因而在出血倾向方面相比肝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项目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以简便合成FuCS九糖的化学合成工艺。这一工艺的实现可以提高FuCS的可获得性,降低目标药物的获取难度,并且保障其后续开发中的质控水平。该工艺是支撑目前FuCS分子库建立、后期药物筛选与中式放大的最优合成路线,应用前景广阔。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