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具有内置营养通道的三维生物结构的打印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置营养通道的三维生物结构的打印装置,包括喷头、喷头移动方向控制单元以及供液装置,所述喷头包括:带有内腔的安装管;同轴密封固定在内腔两端的外喷头和内喷头,所述内喷头的出料端伸入外喷头的喷腔内且继续延伸至与外喷头的出料端平齐;所述外喷头和内喷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的供液装置连通。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具有可更换的喷头和夹具,适用于不同尺寸和不同材料的生物结构打印。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 3D 打印用耐热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 3D 打印用耐热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材料是以所需耐热模具的材料成分为基础成分,添加 C 元素、脱 氧元素和抗裂纹元素的量,三者的添加量分别为 0.1-0.15wt%、 0.1-0.5wt%和 0.05-0.5wt%,用以弥补 3D 打印过程 C 元素的流失,减 少3D打印过程中的氧化,并提高组织的抗裂纹性能;材料为15μm-100 μm 的规则球形。方法首先采用元素补偿的雾化方法制备出球形金属 粉末,然后通过分级筛分和定比例混合方法获得所需的粉末材料。制 备的粉末纯度高,粉末粒度细,球形度高,流动性好,有利于提高零 件的致密度,非常适合激光 3D 打印快速成形;解决了奥氏体耐热钢难 加工、难以制造复杂零件的难题,扩大了这种难以加工的材料在热能、 动力、高端耐热液压模具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具有空间立体电路的电路板 3D 打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空间立体电路的电路板 3D 打印方法,其 包括如下步骤: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电路板结构模型和电路线路; 利用切片软件将电路板结构模型分层切片,识别切片层中结构和电路 线路信息;将每层识别的信息输入至设有双喷头的 FDM 设备中;双喷 头根据每层的结构信息和电路线路信息,逐层进行沉积成形,在成形 过程中,每完成一切片层的沉积成形,使成形件下降一个设定层厚的 高度,双喷头继续在已成形的切片层上沉积下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制备用于 3D 打印的复合粉末的方法、产品以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用于 3D 打印的复合粉末的方法,属于增 材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S1 将金属基体相粉末与纳米陶瓷强化相粉 末执行机械混合,获得混合粉末,S2 对混合粉末执行球磨工艺,获得 合金化粉末,球磨采用的球磨介质为球形,其直径为 6mm~10mm, 球料比为 8:1~10:1,球磨罐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为 15cm~30cm,转 速为 150rpm~200rpm,球磨时间为 6h~8h,获得复合粉末。本发明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产品的 3D 打印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产品的 3D 打印制 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 3D 打印技术的 复合粉末;2)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形具有孔隙的形坯;3)将形坯 放入液态热固性树脂前驱体中进行浸渗后处理:3.1)配制粘度在 100mPa·s 以下的液态热固性树脂前驱体;3.2)将形坯浸入液态热固性 树脂前驱体中,让形坯的上端露出液面,以使形坯孔隙中的气体排出; 4)从液态热固性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即用式3D打印墨水袋及其无泡预灌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用式3D打印墨水袋及其无泡预灌装方法,包含真空袋和3D打印用墨水池,所述真空袋密封3D打印用墨水池,所述3D打印用墨水池下端设有挤出端,上端设有加压端,所述挤出端设置有堵头,所述加压端以尾塞密封,所述尾塞上设置有助推接头,将3D打印墨水注入3D打印墨水池后,通过多次梯度离心的方法去除3D打印墨水中气泡及密度不同的杂质,通过超声分散使3D打印墨水更加均一,也进一步去除墨水中的气泡,这样可保证3D打印墨水的均一性及安全性,避免杂质掺入3D打印墨水后引起的质量问题,确保生产中3D打印的顺利进行。
中山大学 2021-04-11
郑元世教授团队在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上取得新进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智能体研究中心郑元世教授团队通过引入了智能体及邻居的历史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信息的一致性协议并建立了该协议下显式的一致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5-02-26
【高教前沿】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全面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教师准入不再是死板的应试,而是通过虚拟实践考核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0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用机器视觉取代人类视觉,为传统装备增加视觉判断与智能定位功能,可实现“无人车间”的智能检测与机械手的准确定位,实现装备智能化,解放劳动力。 该技术由太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通信研究所独立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该技术从准确性、精度、速度、硬件成本等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生产线装备的实时在线智能检测与定位,检测准确度97%以上,精度0.3mm以下,定位精度可达0.01mm以下。 该技术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8项,软件知识产权5项。 2015年以来,先后应用在上海地铁隧道灾害监测、沈阳公路隧道检测、西安铁路高铁桥墩裂缝检测、爱旭太阳能义乌生产线的硅片崩边缺角及隐裂检测、通威太阳能成都、合肥生产线的硅片碎检及隐裂检测,河北电力的绝缘子检测。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
2020年2月15日,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 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温度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可实现人脸识别、心率监测、呼吸监检测、门禁联动、门禁数据智能更新、咳嗽检测和语音播报,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疫情期间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大规模人群,可以自动发现体温不正常个体,实现拍照和跟踪,以及提醒功能。
同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205 2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