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气体泄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泄漏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温度数据、声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基于温度数据、声波数据和图像数据,采用气体泄漏检测模型确定目标区域的气体泄漏特征数据;其中,气体泄漏检测模型是,通过输入层接收温度数据、声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并通过融合层基于温度数据、声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得到联合特征数据,以及通过检测层对联合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气体泄漏的位置坐标和类别作为目标区域的气体泄漏特征数据后,通过输出层输出目标区域的气体泄漏特征数据的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模型,以提高无人机对气体泄漏的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臭氧/紫外消解的 COD 在线检测装置
臭氧协同紫外(UV/O3)的高级氧化消解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运用光、电、水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对水样进行氧化消解,使水样中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中的大分子氧化成容易降解的低毒性或无毒性的小分子物质。该氧化消解技术需要的反应条件十分温和,而且氧化消解效率远高于传统的重铬酸钾氧化消解方法,反应过程无二次污染产生,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绿色氧化消解技术。 本装置根据 CO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有机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之氧的相当量”的定义,在 UV/O3进行水样消解的过程中,利用多传感器检测消解过程的参数,建立还原物降解特征信息检测模型,实现 COD 的在线监测。其主要特点在于: (1)该装置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操作,消解效率高于重铬酸钾法,且绿色环保无污染。 (2)真正实现 COD 的免化学试剂在线检测,完全避免了毒性铬盐、汞盐的二次污染,克服了消耗银盐产生的高费用等缺点。 (3)可以针对复杂水质实现自适应检测,包括地表水、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等,无需更换氧化剂或调整任何装置参数。检测结果不受水样的物化性质影响。 
江南大学 2021-04-13
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无人系统能自主的完成复杂任务,具有自主性、智能性、协同性等特征,覆盖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群体智能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贺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次申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项的项目成果研究历时六年,针对柔性无人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多约束条件的智能控制和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智能无人系统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和边界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以及基于状态和输出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推动了智能无人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本项目的2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IEEE汇刊及Automatica等本学科著名期刊上,SCI他引1705次,其中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923次,全部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4篇SCI他引超1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18次。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目针对收缩开裂这一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国际难题,刘加平教授团队创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收缩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设计制备了核心关键材料,建立抗裂能力精准调控成套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性能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低速大转矩电机的设计与控制
与传统中高速电机+减速器驱动相比,采用大转矩直驱电机省去复杂的减速齿轮,简化了驱动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为提高电机转矩密度,降低损耗,强化电机散热,课题组在新型电机拓扑结构设计、损耗精确计算及高饱和磁密材料应用等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工作。设计的55kW, 2500N·m级轮毂驱动电机在常规液冷散热条件下体积转矩密度达到180kNm/m3.为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了专用驱动器和控制器,搭建了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测试平台,对电机的输出转矩特性,过载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
东南大学 2021-04-11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刘加平教授团队历时20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实现了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能力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并应用于数十项重大工程,切实解决了极端干燥环境下的塑性开裂以及强约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大型预制构件等硬化收缩开裂难题。 项目在理论和实际上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建立“水化-温度-湿度-约束”耦合作用收缩开裂机制及模型;发明了现代混凝土水化热调控、收缩全过程抑制等关键材料。"
东南大学 2021-04-10
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无人系统能自主的完成复杂任务,具有自主性、智能性、协同性等特征,覆盖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群体智能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贺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无人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本次申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项的项目成果研究历时六年,针对柔性无人系统的高精度控制、具有多约束条件的智能控制和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提出了智能无人系统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和边界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以及基于状态和输出反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推动了智能无人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本项目的20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均发表在IEEE汇刊及Automatica等本学科著名期刊上,SCI他引1705次,其中1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8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923次,全部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4篇SCI他引超100次,单篇最高SCI他引318次。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棉花化学控制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
该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体系提出棉花“全程系统化控”理论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在苗蕾期、 初花期、 盛花期、 成熟吐絮期应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生长调节剂,实现对棉株各器官发育的定向和定量诱导,从而形成合理的株型和群体结构,符合高产棉花的标准,最终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标。
扬州大学 2021-04-14
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
南开大学课题组研究了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成果能够用于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技术水平。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等多种控制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理论,具有创新性;获得了关于先进控制的系列化、系统性成果;将新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理论分析、方法设计、数值仿真、工程应用等多个研究环节紧密结合。 智能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器:用于环形钢坯加热炉上,年增经济效益90多万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工业锅炉上,每台锅炉节煤节电年增经济效益40多
南开大学 2021-04-14
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系统
本系统包括温室栽培优化模型动态仿真、专家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算法设计等三部分内容。系统采用了基于知识的智能解决方案,系统的三个部分紧紧围绕专家知识与智能,不仅构成统一的整体又能分别独立运行。系统以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专家经验为基础,采用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推理方法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病虫害在线预报,为温室环境控制提供最佳环境条件,并能对温室环境和作物生长过程进行仿真和预测。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767 7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