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分流分相式天然气-水-油多相流体测量技术
经过十年多的实验室研究,本项目在技术上已经成熟,现已走出实验室进入工业应用,相关研究论文也在国际和国内杂志上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分流分相法的测量原理是,首先采用一种独特的多相流分配技术从多相流中严格按比例分流出一小股多相混合物,并将其分离成单相气、油和水,然后分别用单相流量计测量它们的流量,最后仍将这部分流体返回被测两相流体的管道,多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则根据比例关系而确定。因此,分流分相法实际上将多相流体的流量测量变成了单相流测量,同时又具有很小的体积,便于做成仪表广泛应用。由于所有仪表都工作在单相流中,因而,不但能显著提高测量仪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测量过程与流体的性质无关,计量精度目前已接近3%,有希望逼近单相流的测量水平。采用分流分相法研制的注汽流量干度仪也已通过工业性考核试验,在胜利和新疆油田得到推广应用,流量和干度的测量精度均达到3%,一致认为这是目前测量注汽流量和干度最好的仪表。分流分相式气-油-水三相流量计经过5年多的实验室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测量精度能达到3%以内,具备了工业现场的应用能力。在油气田使用该项技术能替代目前的分离计量设备,大幅度降低油田的开发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自动化检测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机械式气动换向阀过渡机能自动测量技术
Ø  成果简介:机械式气动换向阀的过渡机能表征了在换向过程中各通口连通和切断的情况。是换向阀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使用高性能的步进电机推动阀芯移动实现阀的换向,换向过程中利用两个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两个通孔的压力,同时,采用高分辨率的光栅尺记录下各个通口压力突变点时的阀芯位移, 将两个位移数值相减即得到机械式气动换向阀的过渡机能。Ø  项目来源:横向项目     技术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多模式三维测量显微镜技术及仪器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微纳尺度空间三维测量技术需求越来越大。目前, 高端微纳结构三维测量仪器主要是国外进口设备,国内在核心技术和工程化方面 尚不足。在系统研究干涉显微测量技术和结构光共焦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 干涉共焦显微镜方案,并得到专利授权,进行了仿真验证,光机结构设计和加工, 核心算法研究,软件编写,原型样机测试和改进等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照 明的显微镜测量模式(申请专利)克服样品多反射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选 择采样的相位求取算法,克服相移误差影响;在核心器件设计上,任务开展了低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热轧生产线中的复杂控制与综合优化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本项研究的应用领域为板带热轧,重点是热轧中厚板领域。板厚 控制、板形控制、轧制节奏控制、轧制温度控制及轧制规程自动生成与自动 修正等是热轧板带特别是热轧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科学问 题。本研究运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包括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 系统辨识理论和计算机控制与优化技术等。将上述理论与热轧液压自动厚度 控制(HAGC)系统研究与应用,轧制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研究,热轧规 程动态设定与自学习研究紧密结合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机器人视觉导航技术、机器人远程控制技术
项目背景:目前电力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由于环境恶 劣,电磁刚绕强度高,造成控制系统不稳定;同时在巡检过 程中,要对各种线路金具、各种作业仪表进行识别与检测, 通常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但由于机器人作业在野外或阴暗照 明等复杂环境,存在识别率低,不稳定等问题。本项研究针 对特殊应用环境,拟开发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巡检机器人控 制系统。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 器人越障系统:主要包含视觉、激光雷达、超声、红外等传 感器信息,能够实现对巡检路径上障碍物的实时识别与定 位;2.巡检机器人远程监控平台:用于对巡检机器人采集到 的信息进行远程传输和监控,包含巡检路径上的实时视频传 输、机器人运行状态信息显示、巡检故障诊断与显示等;3. 小样本深度学习算法:针对极端环境下数据采集困难,数量 少等问题,研究基于小样本学习的深度学习算法,提高极端 环境下的障碍物识别精度;4.图像增强算法:针对高空强光、 阴暗、潮湿等极端环境所带来的图像识别困难问题,研究相 应的图像增强算法,提高识别精度。主要技术指标:1.开发 设计一种适合高压线路金具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对输电线 路各种金具进行动态识别与检测,解决野外环境下识别率低 的问题,形成一套完整的线路金具机器视觉识别与检测方 法。2.开发设计一种适合地下阴暗、潮湿、多尘环境下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识别与检测方 法。包括线路金具的识别模型和线路金具的定位方法与双目 测距技术。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拟与高校联合开发,要求团队具 有类似经验,具备电力机器人研究经历,具有电力线路识别 研究基础,最好有研发案例。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喷杆式喷雾机喷幅控制及变量喷施控制技术与装置
项目简介 由于农田地块宽度和形状的限制,普通喷杆式喷雾机在田块边缘经常发生喷出界或 漏喷现象;由于田间地形及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影响,普通喷杆式喷雾机的单位面积实际 施药量也会随着作业速度的改变而改变。本项目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杆式 喷雾机变量喷施控制器,在每个喷杆分区/喷头的支管路上都串接了高速开关电磁阀,通 过对电磁阀的通断控制实现喷幅调控;通过对电磁阀的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实现对 实际喷洒流量的在线调控;通过对作业速度的实时监测和喷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电子鼻测量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鼻测量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锥形瓶和可拆卸搅拌器,所述锥形瓶口设有瓶塞,所述瓶塞上设有电子鼻进气孔和电子鼻补气孔,所述可拆卸搅拌器包括竖向可拆卸手柄、横向手柄和搅拌叶片,所述横向手柄和竖向可拆卸手柄连接,所述竖向可拆卸手柄底部连接有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测量装置可以避免误差;在所述锥形瓶的瓶塞中间位置设置固定进气口,这样可以保证电子鼻进气针在实验过程不容易活动,减小误差,同时使实验人员不必付出过多力气。所述锥形瓶可以避免清洗过后水珠残留影响气味测定的影响,更加便于实验操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对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测量轮廓误差的系统及方法
一种用于对多轴运动控制系统测量轮廓误差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独立配置的编码器位置采集模块、主处理器、编码器信号转 接控制器,编码器信号转接控制器具有编码器信号引出接口,该引出 接口通过光电耦合器与编码器信号输入接口连接,用于传输编码器信 号至编码器位置采集模块。由于将轮廓误差测量系统与伺服、运动控 制系统拆分,采用独立的轮廓误差测量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期 望轮廓以及轮廓误差的算法,并且轮廓误差测量系统不受运动控制系 统软硬件的制约,使用于多轴运动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测量系统可以 与不同的伺服、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马达法和研究法)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了约1%。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剩稳定在0.?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 (马达法和研究法) 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 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 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 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 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 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 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 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 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 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 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 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 了约5%。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 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 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 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 剩稳定在0.1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 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829 8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