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
11月13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微言教育 2024-11-13
专家报告荟萃㉔ | 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殷建忠: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加快推进西部医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殷建忠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加快推进西部医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当前西部地区医学教育仍然面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院沈其荣院士团队揭示了植物残体自然腐解的“分解者-剥削者”互作模型
该研究通过模拟不同复杂度的植物残体分解环境,结合传代演化实验、多组学分析、系统生物学模拟和合成微生物群落实验,系统揭示了细菌与真菌在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的生态角色分化及互作机制,提出了“真菌主分解-细菌主剥削”的互作模型。
南京农业大学 2025-03-06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名师大家东北行”系列活动——徐宗本教授、胡事民教授、周志华教授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
2025年5月5日,作为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名师大家东北行”系列活动之一,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周志华教授受邀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围绕人工智能热点议题,为吉林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09
专家报告荟萃⑫ | 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杨兴全:整合创新要素,聚合创新平台,嵌合创新体系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1-03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由具有86年光荣历史,集云南高等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为一体的昆明医科大学申办并获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依托昆明医科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秉承“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训,近二十载艰苦创业,戮力耕耘,办学条件不断充实,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学院现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中药学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国家智慧教学试点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团体、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名师工作室、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省级优秀教材、省级精品教材、省级教改研究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院系和省厅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等120余项。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本科全日制在校生达12020人。学院现有杨林、高新两个校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2019年录取的新生在杨林校区报到就读。杨林校区坐落于规划现代的国家级产业新区滇中空港经济区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基地。高新校区坐落于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西邻名胜古迹筇竹寺与海源寺风景区,南与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遥遥相望,是昆明市政府授予的“昆明市园林式单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气势雄伟的图书馆(配备电子阅览室、海量文献检索数据库等)、学术交流中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楼、科研楼、综合楼、文化艺术中心、办公楼、标准化的塑胶田径场。设有按现代标准化配置的先进多媒体大小教室;各专业、学科教研室、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口腔综合实验室、人体形态学陈列馆、计算机室、数字化外语语音室、器械健身室、形体健美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校园广播站、英语听力专用无线广播频道、覆盖整个校区的高速校园网络。整齐漂亮的学生宿舍楼群、校医院、食堂及完善的后勤服务区等,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学院现设有基础教学部、人文社科部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第一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系、医学技术系、护理学一系、护理学二系、口腔系、文理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拥有海源学院附属石林天奇医院、附属昆明同仁医院、附属富民医院和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昆明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均为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或省级专科医院,医院人才集聚、设备先进、科室齐全,在省内外享有广泛的盛誉,依托昆明医科大学各学科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完全能满足海源学院的教学需要,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的招生计划,由国家统一下达,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成绩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批次录取控制线的考生(学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以英语安排教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在昆明医科大学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好的“本科应用型”医药卫生类人才。学院领导、主要干部和骨干教师由昆明医科大学选派,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执行。临床教学任务由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高水平教师承担,临床专业课程与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质化教学。学生合格毕业,按教育部规定,颁发统一印制、网上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的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院级综合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等多种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享受国家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学院提前做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毕业的十二届16243名学生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双证”获得率超过99%;年终就业率超过95%;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硕士的海源学子已达490多人。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重要指标均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学院办学十八年来,形成了“医药卫生特色鲜明,专业应用性强,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优,管理服务信誉高,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全国、全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院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文明学校”、“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等。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2021-02-01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武汉市东湖之滨,坐拥湖光山色,尽享武汉著名景点“东湖绿道”秀丽风光。校园北邻武汉火车站,高铁、地铁、公交全方位覆盖,出行尤为便利。校园占地面积860余亩,建成包括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各类实验室、标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余册,电子图书61余万册。学院还建有千兆校园宽带网络、广播电台、英语教学专用无线广播台等。 足球场绿色长廊教学楼足球场绿色长廊 学院目前设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3000余人。 武汉科技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层和骨干教师主要由武汉科技大学选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近700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近300人。同时聘请了300余名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11”高校的兼职教师。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与英、美、法、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8人,选送到海外学习深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860 亩 校园占地面积 50 万平方 学院建筑面积 7000 万元 教学仪器设备 110 万册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61 万册 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颁发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专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同时,学院积极开展专升本教学,为专科学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学历提升通道。 学院办学16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累计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二、三等奖;2006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011年学院获得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十二届挑战杯二等奖;还有一大批学生在国家级计算机信息和设计大赛中获奖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学士学位授予率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在长、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圈建立了一大批实习就业基地,同时还与武汉铁路局、中国十五冶、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三一重工、中天钢铁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等40余所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根据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学院鼓励学生多方向发展,考研、考公务员比例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居于前列,为有志考研深造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复习备考条件。每届毕业生有数百人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先后有数百名优秀毕业生被中央机关和其他各级政府机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学院2002年创立以来,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好评,获得多项殊荣:“中国示范独立学院”、“中国独立院校综合实力排名十强学校”、“中国独立学院毕业生最具创新能力样本院校”、“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据中国校友网公布的《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我院2012、2013、2014、2015连续4年排第8位,2017年排第5位,保持在“全国一流独立学院”行列。2015年人民网公布的《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100强》,我院在全国400多所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中排第58位,稳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方阵。 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十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常年聘用外籍教师8人,选送到海外学习深造和实习实训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学院地处武汉东湖风景旅游区落雁岛,常年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争艳,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实为读书陶冶情操之胜地。校园学风良好,学子争相好学;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青春风采洋溢,实为培养人才之殿堂。新生入学如同一群雏雁来到落雁岛,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逐渐羽翼丰满,成为强壮的鸿雁,展翅高飞,奔向远方。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简称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具有自主颁发学士学位和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资格。 学院地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在城中校区和西校区两校区办学。坐落于荆州古城内的城中校区曾是东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马融“设帐讲学”之地,也曾是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求学之所;明清两代县学宫、祭孔、乡试、迎状元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1936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这里诞生,在董必武及中共地下党领导下,这里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红色堡垒,被誉为“湖北抗大”“江南陕公”。校园内的玄宫塘、文庙、棂星门等标志性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讲述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栋梁的成材故事。 学院举办高校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部共建的高校。学院依托和共享长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设有经济与法学系、人文与传媒系、外国语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数理与医护系、工商管理系、建筑与设计系、基础课部和高职部等9个教学单位,设置40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学院2010年通过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园林、英语等被列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园林被列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7000人。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团队,现有教职工504人,其中专任教师385人,聘请校外教师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28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约占77%;长江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来学院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艺术设计展厅、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学生公寓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并实现了与长江大学图书资源的共享、通借通还。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办学理念,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创新强院”办学思路,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学院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新华网“魅力高校”荣誉称号等。 学院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院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理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管理中,构建“三强化、三深入”育人体系,即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工作研究,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心理,形成“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和“国学讲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资助育人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免、减”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湖北天蓝地绿”助学金和“松滋园林”奖学金及勤工助学金等多项奖助金,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300多人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园林专业的20名学生参加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考,16名被录取,录取率高达80%;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均约15%,超全国每年约10%的司考通过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教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国立大学、崇实大学、淑名女子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等高校开展“2+2”“3+1”和“4+1”等多种双学位国际教育;共享长江大学与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合作高校资源,参加“交换生”“专升本”“双学士学位”“申请就读硕士学位”“暑假大学生带薪实践”等学习、深造和实践。同时,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等各类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师生正朝着实现美丽文理、魅力文理、和谐文理、活力文理的美好愿景,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应用型高校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2021-02-01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长江大学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它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学院环境秀丽,景色宜人,是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学院所设专业以工科为主,优势明显,特别是石油学科专业特色突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石油主干学科为主要特色,兼具文管的多科性独立学院。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学院共开设有26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建设有院级精品课程项目18项,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项。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数字电子技术》和《高等数学》两门课程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办学条件: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8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85个,图书374.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84.59万元,专任教师419人,其中63%具有研究生学历,37.2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聘有美、英等国家的外籍教师。 人才培养:学院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秉承“诚信、责任、和谐、笃学”的校训,把特色办学贯穿学院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 学院考研成绩屡创佳绩,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五年考取率分别为13.0%、18.4%、15.28%、12.23%、12.43%。 学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近六年在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201人次,获得省部级奖励508人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0项。 奖助体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设有中国人寿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荆州紫电等企业专项奖助学金;设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个人奖项;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还可获得各种专项奖励。奖助学金最高额度可达8000元/年,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比例可达30%。 家庭经济困难生可获得2000—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也可进行生源地贷款,金额最高为8000元/年,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深造渠道: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院设有专项奖学金;专科毕业生可按规定参加“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提升学历层次,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套本”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本科学历学位。学院依托长江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有交流协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便利条件。 就业前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校企、校政资源。目前合作企业有400多家,协议企业有260多家,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机制,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 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将依照既定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坚持走“质量与特色立院”的发展道路,拓宽办学思路,丰富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将我院建设成为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以新机制、新模式于2004年创办的全日制本科院校。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位于南二环东端,西安高新技术东开发区幸福林带南段,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东依景色怡人的浐灞生态园,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600余亩,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公寓楼、图书馆、餐饮服务中心、室内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健全,仪器设备先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管理、艺术类学科为特色,以工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39个本科专业,9个职能部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专职教师600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近80℅。学院积极推进专业建设,面向社会需要开展科研工作,现有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实用新型专利4个,国家级科研立项9项,省级科研立项33项;省级以上科研获奖23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主(副)编教材46本,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出版学术专著7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以生为本、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懂理论、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打造 “华清大讲堂”等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不断创新、精勤育人。华清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国际竞赛大奖7项,全国竞赛大奖25项,省级竞赛大奖400余项。2010年,学院舞蹈学专业学生表演的群舞《胡杨》取得了全国顶级专业舞蹈赛事——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十佳作品奖”,这也是陕西省自全国舞蹈“荷花奖”设立以来所取得的最高荣誉;2012届建筑学专业学生在2011西安世园会展园方案设计竞赛中荣获杰出奖,是全球共八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大学生团队;2011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被微软公司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工程师”,自上世纪90年代迄今,全球仅有3000余人获此殊荣;2012年,摄影专业学生拍摄的纪录片《造云的山》在第18届上海“白玉兰”电视节上荣获“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两项大奖,同年在德国荣获第55届莱比锡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是中国首位获得该国际奖项的在校大学生;2013与2014年,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连续两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该竞赛是由住建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唯一全国性赛事;2014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6年,摄影专业学子赵攀麒导演的《垃圾场》在“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荣获“最具社会关注纪录片”奖,成为此次国际纪录片大赛中最年轻的获奖导演。随后该片又一举夺得第四届中国国际女性影展国内竞赛二等奖的荣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0%以上,考研上线率保持在15%左右,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学院不断拓展境外合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先后与美国圣马丁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美国爱达荷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南开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平台,深入开展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短期研修、寒暑假文化交流等多种项目,借鉴先进办学经验,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2012年,学院成为同类院校中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陕西省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合格,颁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1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5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来学院访问时,对学院校园规划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学院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改造的校舍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和典范。2009年,学院团委被团中央、团省委同时确立为陕西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单位。自2013年起,学院连续五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中位列西北地区第一位;2015与2016年,学院在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学排行榜品牌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的《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位列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列,西北地区第一位。 2017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学院以领先优势位列全国第三十一名,西北地区第一名。 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自2013年起,学院全部专业在陕西省升入二批次本科招生,也是陕西省当年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二本招生院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结构合理、质量稳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而奋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181 1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