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膜法中成药制备新工艺技术
本成果采用陶瓷超微滤膜、纳滤膜等分离技术的单项或者集成设计方法,替代中药传统的醇沉工艺和多效蒸发工艺,实现中药组分的纯化和浓缩。关键之一在于根据中药浸提液的构成,优化设计和生产陶瓷膜元件,优选必要的高分子超滤膜或者纳滤膜。所生产的膜分离装置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能提高有效组分得率和产品液的澄清度,降低原材料成本,高效节能、显著降低废液排放量、消除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情况: 成熟度:量产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创新要点:采用陶瓷超微滤膜、纳滤膜等分离技术替代传统的醇沉发,不但减少了药物有效成分损失、提高产品质量,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易于工业化放大。 技术指标:本技术具有我国资源特色,在国内外均属首创,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可根据中药厂需要,提供不同提取工艺及装备,该成果已有20多个工业化成功应用案例。例如在敖东制药公司,采用陶瓷膜技术进行血符口服液的生产,与传统的醇沉工艺相比,节约乙醇消耗70%以上,生产周期节约3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智慧微格教学平台
北京大智汇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09
猕猴桃特异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当前我省猕猴桃特异种质稀少、自主特色品种缺乏,以及主栽品种单一且无突出性状等问题,对本项目组前期基于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发掘、中华猕猴桃实生选育与初步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候选优株子代异位高接、品比试验,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同时,开展“猕猴桃新品种的配套雄株配置与高效授粉、合理疏果及果实负载量确定、营养复配液保果及安全果实增大、省力化夏季修剪、适期采收”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对于调优猕猴桃特色品种结构,有效推进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猕猴桃果实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VR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研发咨询服务
朱立新博士,山东沂南县人,中科院自动化所所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目前任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实验室联席主任,研究生导师。 曾经在中国科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从事芯片研发、VR硬件、物联网等工作,在英特尔公司、美国科胜讯半导体、国内北斗星通公司、武汉梦芯科技公司、爱奇艺VR公司,从事过数字电视芯片、手机芯片、电力线上网芯片、北斗导航芯片及其终端、物联网、教育机器人、VR一体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等研发工作。 曾经作为主要技术工程技术研发总监,参与了国内某一线品牌VR一体机芯片评估选型,硬件设计研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应用层软件研发,歌尔工厂的生产,产品品牌的线上和线下技术咨询,围绕产品的融资。
辽宁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CMOS成像芯片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安保、工业、医疗、科学等众多应用领域。该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和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成像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存在重大技术风险和政治风险。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器件、电路及工艺等多层次突破了高性能CMOS成像芯片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开发了国际首款128级TDI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成像技术上的垄断。本项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相关成像技术已在产业界得到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工业机器人自主控制器研发技术
国内首套基于PC+RTOS+总线架构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支持X85/Arm多CPU架构,支持VxWorks/Windows RTX/Linunux-Preempt/SylixOS多种实时操作系统,具体技术指标: (1) 支持六关节自由度机器人、SCARA机器人、五轴机器人、连杆码垛机机器人、四轴多关节机器人、DELT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多轴专用机器人等多种结构机器人的控制。 (2) 支持多机协作、最多可实现1台控制器控制器4台机器人。每一台机器人的参数、程序相互独立,在运行及远程模式下可以令所有机器人同步运行、停止;在支持一托多的同时也支持每一台机器人搭配任意种类的外部轴,包括地轨、变位机、龙门架;同时支持双机协作模式,可令两台机器人的启停完全同步。 (3) 支持二次开发,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支持客户基于C/C++/Python/Lua进行二次开发集成工艺。 (4) 包含多种工艺算法:上下料、码垛、焊接、焊缝跟踪、视觉、激光切割、传送带跟踪、碰撞检测、拖拽示教等多种通用工艺,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VR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研发咨询服务
朱立新博士,山东沂南县人,中科院自动化所所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目前任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实验室联席主任,研究生导师。 曾经在中国科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从事芯片研发、VR硬件、物联网等工作,在英特尔公司、美国科胜讯半导体、国内北斗星通公司、武汉梦芯科技公司、爱奇艺VR公司,从事过数字电视芯片、手机芯片、电力线上网芯片、北斗导航芯片及其终端、物联网、教育机器人、VR一体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等研发工作。 曾经作为主要技术工程技术研发总监,参与了国内某一线品牌VR一体机芯片评估选型,硬件设计研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应用层软件研发,歌尔工厂的生产,产品品牌的线上和线下技术咨询,围绕产品的融资。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5-09
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在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等领域的产值已超过千亿美元。目前,我国主要用传统设备对这些零件进行微细铣削,存在着精度低、耗能高、占地空间大等突出问题。另外,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端超精密微细铣削设备还对我国禁运,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精密微小几何特征零件的精密加工与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通过本项目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解决了以上突出问题,取得了高精密微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创新研究成果如下: 1.发明了系列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提出了小型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创成式精准设计方法,解决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机床的创新研发问题。与国内目前用于微细铣削的主要加工机床相比,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节约了70%的能源和75%以上的占地空间。 2.发明了系列微细球头铣刀,切削部旋转包络球面直径为50μm~1000μm,前刀面与后刀面均为直纹面,从原理上保证了切削刃轮廓制备误差≤±2μm。提出了微细铣刀的直纹面组合设计方法,研发出了其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超硬微细铣刀的创新研发问题。 3.发明了微细铣削用工件姿态微调整装置,工件上表面调整精度达1.7μm,减少了超精密微细铣削时40%的工件调整时间。提出了微细铣削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设计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工件姿态微调整夹具装置的刚度与阻尼优化匹配的问题。 4.提出了微细铣削的微观关系模型与微细铣削临界工艺参数分析优化方法,解决了塑性材料微细铣削尺度效应所对应临界条件的判定、硬脆性材料塑性切削判定准则不统一的问题,为超精密微细铣削装备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理论与技术。 本项目研究成果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研发的微细球头铣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67篇,其中被SCI/EI收录47篇。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度高,不但能够替代进口产品,而且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社会效益显著。 本项目成果附加值高,已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新增产值149590.2万元,新增利润21520.6万元,经济效益重大。
山东理工大学 2021-04-22
新型高强高导铝合金节能导线制备技术研发
:本项目拟开发的新型高强高导铝合金节能架空 导线,主要用于远距离高压输电。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压输电 用普通钢芯铝绞线不同,新型全铝合金导线 AAAC 采用单一的 铝合金材料,具有抗弧垂性能好,电阻小,耐热好,载流量大 等非常突出的优势。由于其拉重比大、直流电阻小,此类产品 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增加塔距,减小输电线路建设成本,同时 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和运行成本,符合我国建设“两型三新”的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先进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单元之一,但是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多年来一直受制于人,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于2006年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于2008年8月份研制了第一台自己的机器人样机,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攻克一系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工业机器人,并通过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长期合作实现了产业化,现公司年产销自主产权的工业机器人1000台套,实现工业产值近2亿元,带动相关智能制造产业产值10亿元。使得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882 8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