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
本项目找出了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巨型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与演化规律,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以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SN向亚东-谷露裂谷带、理塘-德巫断裂带、公格尔山拉张断裂带等高山峡谷区巨型高速远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遥感成像、三维激光扫描、室内实验、理论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精细刻画了滑坡运动路径上纵向脊、横向脊、共轭脊、堆积丘等表面堆积形态和反粒序、层序保留、拼贴构造等剖面沉积学结构特征的空间展布形式,提出了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高速远程滑坡的精细工程地质模型。 找出了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巨型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与演化规律,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系列室内模型实验,构建了考虑差异性动力破碎和运动路径物质效应的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模型;率先发现运动路径物质条件是控制其堆积区相变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受运动路径物质条件控制,滑体在堆积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运动特征;从而拓展了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模式的认识,实现了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路径上动力破碎过程的半定量化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微生物转化生产β-丙氨酸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高产 L-天冬氨酸酶和 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共表达重组菌株。主要技术指标: 在转化体系中,湿菌体添加量 20 g/L,底物 富马酸 158.0 g/L,转化周期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18.6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2) 湿菌体添加量 30 g/L,底物富马酸 216.0 g/L,转化 12~14 h,β-丙氨酸产量 162.1 g/L,底物摩尔转化率 98%。 关键技术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生长快,周期短,催化效率高;(2)以廉价的富马酸为底物生产高附加值β-丙氨酸,成本低,收益高;(3)微生物转化具有专一性强、条件温和的优点,该法绿色、环保、可持续,具有经济竞争力,有很好的产业应用前景。 
江南大学 2021-04-11
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到2035年,高校科技创新要成为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核心力量。
教育部 2023-07-13
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表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今年,教育部将在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抓好六项任务。
央视新闻 2023-07-12
疫情可视化研究成果
当“肺炎”、“武汉”的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当病毒从湖北逐渐扩散至全国、当不断攀升的疫情数字、成为我们每天密切关注的焦点。数据可直观反映疫情发展现状,对“科学防疫”极具研究价值,参照已有的疫情样本数据,我们迫切需要用大数据可视化的思维,去分析、思考、总结,直至战胜这场疫情。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迅速蔓延,政府、各大企业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春节前后,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在一直密切关注着疫情状况,希望通过专业的技能储备、以及可视化领域的科研经验,在获得公开数据的条件下,将疫情数据以多种形式呈现和传达给社会大众。根据全国各省市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制作了疫情变化晴雨表,用方块代表了每个地区每日的新增确诊人数,方块的大小用于表示具体的数量,方块的颜色表示和前一天比较,是否有更多的新增确诊病例。在晴雨表中,可直接看到各地区疫情发展趋势、同一天各地区疫情变化对比,帮助用户快速识别上升或下降的地区。
北京大学 2021-04-10
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简介: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Molecular-level insights on the reactive facet of carb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s photocatalysing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 氢气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生成水清洁无污染,是未来能源的理想载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被认为是获取氢能源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高效廉价的光催化剂是光解水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氮化碳光催化剂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工作以具有高结晶度的氮化碳光催化剂polytriazine imides(PTI)单晶为模型,研究了其在光催化全解水反应中的活性面。光催化全解水实验表明,PTI的性能与其{10-10}/{0001}晶面的面积比呈近似线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10-10}晶面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面。此外,{10-10}晶面比例最大的光催化剂在全解水中的产氢与产氧速率分别达到了186μmol/h和91μmol/h,在365nm单色光照下的量子效率达到了8%,高于之前报道的结果。该论文从分子尺度上研究了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面,为高性能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福州大学 2021-04-10
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成果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Molecular-level insights on the reactive facet of carb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s photocatalysing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 氢气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生成水清洁无污染,是未来能源的理想载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被认为是获取氢能源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高效廉价的光催化剂是光解水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氮化碳光催化剂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工作以具有高结晶度的氮化碳光催化剂polytriazine imides(PTI)单晶为模型,研究了其在光催化全解水反应中的活性面。光催化全解水实验表明,PTI的性能与其{10-10}/{0001}晶面的面积比呈近似线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10-10}晶面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面。此外,{10-10}晶面比例最大的光催化剂在全解水中的产氢与产氧速率分别达到了186μmol/h和91μmol/h,在365nm单色光照下的量子效率达到了8%,高于之前报道的结果。该论文从分子尺度上研究了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面,为高性能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福州大学 2021-02-01
速生杨木相关科研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属于速生杨木绿色建筑结构件,基于速生木材“改性增强、结构优化”专利核心技术研发,可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建筑围护体系、平改坡工程、建筑物增层改造及建筑模板体系等领域。可全面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课题组研发出速生木材“改性增强、结构优化、连接构造、新型复合”新工艺,突破优质原木约束,提高上游杨木附加值300%,提升建筑节能效果65%,同比优质原木综合成本为其70%,同比混凝土、粘土材,绿色“零污染”,综合成本为其90%。课题组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跨越提升我国速生木材深加工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拓宽速生木材以往仅能在家具装潢等狭窄应用格局,延伸出高附加值方向。同时在建筑节能领域实现“零污染、低成本、绿色节能环保”科技革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恶性胶质瘤研究成果
 该研究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可能具有翻译蛋白质潜能的环状RNA。在这些候选环状RNA中,研究团队发现AKT3基因的第 3-7号外显子环化后可形成 524nt的环状 RNA,课题组将其命名为circ-AKT3。课题组通过对circ-AKT3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该环状RNA序列中包含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通过针对特定序列的抗体检测和质谱分析,张弩课题组证实环状RNA circ-AKT3通过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序列IRES驱动翻译一个由174个氨基酸组成的全新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KT3-174aa。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KT3-174aa蛋白在肿瘤中表达显著下调,且有别于全长AKT3蛋白,AKT3-174aa表达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circ-AKT3具有独立于其母基因发挥抑癌基因功能的可能性。机制研究发现AKT3-174aa通过竞争性结合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PDK1),负性调控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该研究为恶性胶质瘤的诊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恶性胶质瘤研究成果
发现长非编码RNA LINC-PINT的第2外显子通过自身环化形成了一个1084nt长度的环状RNA分子,课题组将其命名为Circ-PINT。亚细胞实验鉴定环状分子Circ-PINT 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而线性的非编码LINC-PINT定位于细胞核中;课题组通过对Circ-PINT进行预测分析,发现环状RNA序列中包含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通过制备特异性抗体和CRISPR/cas9基因敲除细胞株,证实环状RNA circ-PINT通过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序列IRES驱动翻译一个由87个氨基酸组成的全新多肽,研究组将其命名为PINT87aa。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INT87aa多肽在肿瘤中显著下调,提示其作为一个抑癌基因的可能性。机制研究发现PINT87aa通过结合聚合酶相关因子复合物基因PAF1,抑制多种癌基因的转录延伸,进而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为恶性胶质瘤的诊疗新手段提供了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278 2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