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消补素
【项目来源】 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番荔枝植物抗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BK97115);2、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K200220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微丸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教授经验方。处方特色:根据张景岳治疗积症用“消”、“补”的中医理论,创新性提出“消补抗癌”的中医理论观点,确立消积扶正的抗癌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抗癌治疗微丸制剂消补素。处方组成:林檎子等3味中药抗癌扶正有效组分。 【功能主治】化毒消积、补益精气、抗癌。主治肝癌、乳腺癌、肺癌等。 【主要技术指标】 1、抗癌活性: ①体内抗癌活性:消补素对 HepS移植性肝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体内抗肝癌活性是化疗药5-Fu的1.5倍以上。 ②体外抗癌活性: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抗癌试验表明,消补素对HepsⅡ、SMMC-7721等人肝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药物毒性: 经过灌胃给药途径,初步摸索出消补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1.25g/㎏,明显降低了林檎子内酯提取物的毒性。 【推广应用前景】 消补素具有显著的化毒消积、补益精气、抗癌等作用,抗癌活性高、毒性低。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所以消补素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申请发明专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林酯素
【项目来源】1、南京市科技局项目“酶亲合超滤筛选圆滑番荔枝抗癌活性成分与产品开发”,编号:220401091;2、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制研究”,编号:2002201;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番荔枝植物抗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编号BK97115;4、南京中医药大学风险基金资助项目“抗癌药林酯素的研制”,编号CX20060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被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为优等项目。 【类    别】中药新药一类和五类两种。 【剂    型】脂质体注射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资探专家教授研究发明方。处方特色:创新性提出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正虚均可生成“毒”而致癌的中医理论,确立解毒化毒抗癌的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靶向抗癌中药制剂林酯素脂质体注射剂,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毒性,达到强抗癌活性物质与先进靶向制剂的完美结合。处方组成:林酯素A的组成成分(98%以上)为番荔枝内酯单体AS;林酯素B的组成成分(90%以上)为番荔枝内酯活性部位,其中主要单体成分(50%以上)为AD、AA、AE等几种。 【功能主治】解毒化毒、抗癌。主治肝癌、乳腺癌、肺癌等。 【主要技术指标】 1、抗癌活性 (1)林酯素A的组分AS的体内抗肝癌活性:极小剂量AS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用7天,即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其平均体内抗癌活性是化疗药5-氟脲嘧啶(5-FU)的540倍,(2)林酯素B的主要组分AD、AA、AE的体内抗肝癌活性:极小剂量即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其平均体内抗癌活性是化疗药5-氟脲嘧啶(5-FU)的449倍,(3)林酯素A和B组分有超过某些化疗药的强抗肿瘤活性,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癌细胞信号传导有关。 2、药物毒性 药物组分经过灌胃给药途径,初步摸索出药物组分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7.97mg/㎏。 【推广应用前景】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200多万人,死亡130多万人,目前全国癌症病人总数约为450万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抗癌药物市场。抗癌药林酯素的研制,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番荔枝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番荔枝种子价格低廉,本项目将带动番荔枝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造福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进展情况】 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将继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1类和5类新药的技术要求,完善药学药剂学和药效毒理学研究、申报临床批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麦花素
【项目来源】 1、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麦贞花治疗冠心病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编号:BS98065。 2、江苏省教育厅“麦贞花治疗冠心病心肾阴虚瘀阻脉络证的研究”,编号:JW97085。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资深专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经验方。处方特色:创新性提出“从肾治心”、“养阴化瘀”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医理论,确立补养心肾,化瘀通络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大法,研制成新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药制剂麦花素颗粒。处方组成:从麦冬等3味中药中提取有效组分研制而成。    【功能主治】补养心肾、化瘀通络。主治冠心病心肌缺血。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疗效:(1)治疗冠心病42例,心绞痛显效率为73.8%,总有效率为95.2%;中医证候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7.6%;心电图显效率为31.0%,总有效率为66.7%;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3.5%。(2)麦花素治疗前后冠心病TC、TG、LDL-C、LP(d)脂质代谢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改善脂质代谢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3)麦花素治疗前后血GMP-140、血小板最大聚集率、D-二聚体均有明显下降,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4)麦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血液粘度降低,从而使心脏供血供氧增加,表明其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作用。 2、药理药效:(1)麦花素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心肌缺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2)麦花素有明显改善脂质代谢和抗AS的作用,其疗效优于月见草油;麦花素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作用。 3、毒理研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麦花素经口给药的小鼠最大给药量为72g/kg。如按临床成人每日口服10g/50kg计算,则该药小鼠1日灌胃给药量为临床成人1日口服量的360倍。 【推广应用前景】 麦花素源于临床经验方,疗效确切,具有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从多环节上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冠心病心肌缺血发病率高,麦花素具有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已获发明专利证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可根据车速、路况或驾驶员要求调节车辆悬架系统,以获得车辆的最佳减震效果、最佳操作稳定性,并提高越野车辆的极限车速。该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无误操作。用途:该悬架已成功地用于军用车辆,适用于各种民用车辆,特别适用于高速越野车辆、长途公交车、高档轿车以及大吨位载重车。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半佛纳米微丸
以化痰理气为治则,以《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古方加减而成药,将原药材纳米粉碎技术后作为口服制剂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效原油降凝剂的合成技术
内容介绍: 利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系列高效原油降凝剂,该降凝剂含有较长的 烷基链,又含有极性基团,对原油适应性较强,可在红莲原油、善都原 油、巴喀原油、吐哈原油等原油中使用,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大蒜素系列产品——大蒜素软胶囊、大蒜素片(产品)
成果简介:大蒜素软胶囊和大蒜素片的药理作用很广:1)抗菌作用:大蒜 素对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致或杀灭作用。2)对心血管的作用:大蒜素对饲胆固醇引起家兔高胆固醇血症,高血液凝固性和主动脉脂质沉积具有保护作用。并有降低血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脂蛋白的作用。3)抗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对肺部和消化道的霉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大蒜与肿瘤抽出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微乳化制剂
一、 简要综述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研究成果。    二、 具体介绍    1、项目简介    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食用油、番茄红素一起,经简单的混合处理而制成红色透明或半透明状微乳液产品。制备技术特征在于微乳液可自发形成,不借助外力(实际制备过程中在简单搅拌条件下即可实现,无须高速乳化、均质等剧烈操作),即可形成液滴直径在5~50nm的液滴,所形成微乳化体系性质稳定,可长期放置或经离心处理而不分层。    2、创新要点    以天然番茄红素为主要功效成分,与可食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食用油脂和水经微乳化处理而制成的液滴直径在5~50nm的红色透明或半透明状乳液产品,从而改变了番茄红素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特性,产品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溶。主要作为食品抗氧化剂和着色剂使用,属于功能性食品配料生产技术领域。    本技术同样适用于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其他类胡萝卜素。    3、效益分析    设备投入在15-30万元。    4、推广情况    已有一家企业已应用该技术开发出新产品。
江南大学 2021-04-11
鱼类性别分化的人工诱导技术
本技术成果基于雌激素在鱼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干预鱼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调控 鱼类性腺分化发育的方向。埋植或投喂雌激素合成酶(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成功 诱导雌性先熟的性逆转鱼提前性逆转,获得人工诱导的雄鱼
中山大学 2021-04-10
化学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
邓宏魁研究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诱导细胞重编程的新体系,提供了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手段,突破了功能细胞制备的关键瓶颈,为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开辟了新的理想途径,是我国在该领域前沿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北京大学 2021-02-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