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精密内孔加工的新型超硬砂轮磨削技术
精密内孔加工特别是硬淬材料和高粘性材料的内孔加工,砂轮的损耗十分严重,而内孔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对砂轮几何形貌及磨削性能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需要采用高耐磨的具有良好保持性的超硬砂轮及其磨削技术,本项目可针对不同材料的内孔磨削要求,提供高效的砂轮设计与制造及其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强化铸铁、轴承钢、不锈钢、陶瓷等材料的精密内孔加工。比普通砂轮提高耐用度10倍以上,磨削粗糙度Ra≤0.4。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分子薄膜加工技术研究相关仪器
成果创新点 实验研究仪器可用于功能性高分子薄膜(锂电池隔膜, 水处理膜,光学薄膜)加工物理的研究,薄膜加工工艺研发。 1.仪器对样品环境温度控制更精确; 2.仪器可与结构检测单元联用,实现原位研究。 技术成熟度 小试中试阶段 市场前景 目前国外单向、双向拉伸设备在国内的售价分别为 30 万元,400 万元/台,销量分别为 30 台和 10 台。尚没有此 类国产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高分子薄膜加工技术研究相关仪器
实验研究仪器可用于功能性高分子薄膜(锂电池隔膜, 水处理膜,光学薄膜)加工物理的研究,薄膜加工工艺研发。 1.仪器对样品环境温度控制更精确; 2.仪器可与结构检测单元联用,实现原位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鲜切水果加工复合保鲜剂应用技术
一、成果简介 鲜切水果又称最少加工果蔬或轻度加工水果等,既保持了水果原有的新鲜状态,又经过加工使产品清洁卫生,满足了人们追求天然、营养、新鲜、方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等方面的需求。但是与水果原材料不同,由于切分处理所造成的机械损伤会引发鲜切水果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褐变、变色、变味、衰老、过快软化、切面发干、品质下降、风味丧失以及由于微生物侵染而导致变质,极大地制约了鲜切水果产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炸猪皮系列风味膨化食品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猪皮不但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美容功效也被广泛认可,经常食用可以使肌肤滋润, 皱纹减少, 保持青春。因 为肉皮中含有大量具有美容效果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约占猪皮蛋白质含量的85%。目前猪皮主要用来制作皮 革,或者成为屠宰场的加工废弃物,用于提取明胶等产品。 本项技术为一种制作膨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蜜渍豆生产加工及糖液真空恒温浓缩技术
一、成果简介 蜜渍豆又称糖纳豆,是把原料豆煮软,再用糖蜜渍而成的一种食品。它主要是加在冰激凌、雪糕等冷饮食品中,也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在糕点、面包中食用。蜜渍豆最早来自日本,产品有蜜渍红豆、蜜渍绿豆、蜜渍白 豆、蜜渍芸豆等,采用日本先进的生产技艺加工而成,营养不流失,食用方便,不含糖精及任何防腐剂。蜜渍豆生产过程中,蜜渍工序是整个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把煮熟的豆子浸泡在浓度为70°Brix的糖液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猪肉加工流通过程安全品质指标快速检测技术
研制了检测沙门氏菌的 PCR 试剂盒,初步建立了形成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初步建立了免疫传感器的模型。
扬州大学 2021-04-14
竹笋贮藏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在电商物流的新业态下,针对竹笋产业物流发展的痛点与难点,研发了竹笋专用纳米改性包装材料及专用相变蓄冷材料,实现了竹笋保鲜的安全化、精准化与高效化。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浙江大学“竹笋贮藏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于2018年度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在竹笋保鲜机理、精准保鲜技术研发、活性物质评价以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应用于竹笋物流保鲜及竹产品高值化加工等领域,推动了我国竹产业的产业升级,助力了国家乡村振兴。成果获奖后持续进行了创新与转化应用,在电商物流的新业态下,针对竹笋产业物流发展的痛点与难点,研发了竹笋专用纳米改性包装材料及专用相变蓄冷材料,实现了竹笋保鲜的安全化、精准化与高效化。2018年后,研发产品分别在浙江蓄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使用,成效显著。上述研发产品显著延缓了竹笋木质化,竹笋可使用率提高34%,加工周期由原来6个月延长到10个月,扭转了竹笋产业的困局,经济和效益显著。
浙江大学 2022-07-22
多轴超精密车削/磨削加工技术与装备
多轴超精密车削/磨削加工装备的研发是实现上述零件的高效率、确定性超精密加工的基本途径。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超精密加工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它所能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尺寸范围和几何形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例如,光学透镜、模芯、反射镜和精密机械件等典型零件的超精密加工面型精度 PV 值小于0.2μm,表面粗糙度小于5nm。多轴超精密车削/磨削加工装备的研发是实现上述零件的高效率、确定性超精密加工的基本途径。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基于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
项目成果/简介:项目在多年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在项目“面向工厂规划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工厂技术”获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开发完善,与沈阳机床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 在沈阳机床智能制造展示线开发完成数字化孪生仿真模型及基于互联网的定制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定制下达生产订单,数字化孪生系统在线仿真模拟,真实展现生产场景,并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浏览和信息管理。项目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转型起到促进作用。项目通过展示真实个性化印章的智能加工、检测和装配,体现网络化的定制及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应用范围:项目所开发完成的技术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已应用于工业实际和大专院校的教学培训。目前国家大力资助建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这些都需要数字孪生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项目成熟度:小批量生产,项目已独立以及结合沈阳机床的生产线及教育系统得到市场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项目中得到应用。 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项目可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的规划、调试、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仿真优化,通过建立工厂、生产线、设备的三维模型,实现虚实结合的数字双胞胎。 2、教育培训领域:通过实现智能制造理念的面向教育和培训的生产线系统,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实现对智能制造教学和培训。项目阶段:小规模生产效益分析: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先进性在于实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生产线中的应用,达到了生产线的虚实融合。不仅可在规划阶段对生产线进行仿真验证,还可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实现虚实融合,并通过AR-VR技术对操作指导、维修指导和生产过程监控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多维的虚实融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项目相关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工业实际的智能化制造之中,还特别适合面向智能制造的教育和培训。
同济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734 7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