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套接有与其相适应的滑块,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的左侧通过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该焊接治具的便携式合金支架,工作人员需要合金支架携带时,首先去除支撑柱与底座的连接,通过锁紧件使支撑柱收缩进固定柱内部开设的滑槽内,再转动固定柱通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综合措施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系列研究
在国内率先研究发现肝移植后乙肝复发是肝癌复发的预测因素,并针对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将乙肝复发率降至1%以下。(四)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治疗策略,提出复发后 个体化综合治疗的观点,并在国内率先组织同行专家达成共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下肝 癌侵袭转移机制等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相关研究获973课题、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多项;先后举办了七届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和多次学习班;出版专著4部(移植肝脏病学、 腹部器官移植手术学等);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15篇,其中SCI论文42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2 篇,5分以上5篇),他引频次达400多次;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向国内20多家常规开展肝癌肝移植的移植中 心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不仅推动了肝脏移植的发展,也提升了我国肝脏移植的国际地位。
中山大学 2021-04-10
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试剂盒开发
本项目是基于PPP1CA生物标志物,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试剂盒开发及产业化的项目,开发PPP1CA胶体金肝癌早期筛查试剂盒,用于肝癌早期普筛。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昱洁 药学院/药学专业 2018/2022 赵祖一 药学院/药学专业 2020/2024 刘楚熠 药学院/药学专业 2020/2024 赵博韬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2018/2025 于悦 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 2020/2024 沈佳敏 经济学院/经济统计专业 2019/2023 韩一诺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2019/2023 魏翘楚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 2020/2025 赖欣 药学院/药学专业 2020/2024 赵书悦 药学院/药学专业 2020/2024 谭清 法学院/法学专业 2020/2025 尹洁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19/2024 杨梦娇 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2019/2023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良成 药学院/药学专业 厦门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药物开发研究 洪万进 药学院/药学专业 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药学院教授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和癌细胞生物学 蓝伟光 化学系/化学专业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讲座教授 生物膜技术 徐陈芳 药学院/药学专业 厦门大学药学院辅导员 药物分析 四、项目简介 早期肝癌发病隐匿,最初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几乎无差异,人体不会感到不适。问题在于,目前临床检测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存在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等的缺点,早期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治愈率低、死亡率很高,所以肝癌的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前期研究中利用原代培养的肝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结合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寻找到PPP1CA作为肝癌肿瘤标志物,使肝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90%以上,优于目前市面上的检测试剂盒(以甲胎蛋白为生物标志物,灵敏度为18-60%)。 本项目是基于PPP1CA生物标志物,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试剂盒开发及产业化的项目,开发PPP1CA胶体金肝癌早期筛查试剂盒,用于肝癌早期普筛;同时也将开发PPP1CA免疫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用于肝癌分期检测,并积极推进其商业化生产与应用。
厦门大学 2022-07-27
精神健康智能询诊和服务平台
精神健康智能询诊和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传统就医方式中的问诊阶段进行互联网改造:让用户能够使用智能询诊模型先进行自我询诊,确定是否真正患病、具体患什么病、是否有必要去医院;确认可能的病人;病人采用标准化在线电话咨询;对于高端用户提供O2O模式的线下咨询服务。 本项目是一个智能筛选排除过程,自动交互和半自动交互,以免医疗资源被不必要消耗,并提供线上标准化咨询和线下高端咨询。具体而言,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智能询诊模型自动和半自动交互平台,并提供线上和线下咨询服务。平台上交易的是各种询诊模型,根据所属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自营,主要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得到,还有就是团队大夫定义询诊模型;第二类是合作方(医生或者医院)提供的询诊模型,模型完全属于合作方,由他们提供服务,平台收取管理费或者销售分成。根据使用模式分为三类:一类是线上自我测试、一类是线上他人测试、还有一类是线下咨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询诊模型和类型进行询诊,根据不同的使用模式和所属方式进入不同的收费模式,通过移动平台快速地给用户一个询诊结果,让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了解,再确定是否需要与平台心理咨询师或者与大夫进行线下高端咨询。
北京大学 2021-02-01
六元精神健康移动智能询诊平台
六元精神健康移动智能询诊平台(简称“六元”)主要是对传统看病方式中的问诊阶段进行互联网改造,形成一个智能筛选排除过程;通过智能询诊模型自动交互和半自动交互平台,提供线上标准化咨询和线下高端咨询服务。平台上交易的是各种询诊模型,根据所属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自营模型,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得到的模型,以及平台自有大夫定义询诊模型;第二类是合作方(医生或者医院)提供的询诊模型,模型完全属于合作方,由他们提供服务,平台收取管理费或获得销售分成。根据使用模式分为三类:一是线上自我测试,二是线上他人测试,三是线下咨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询诊模型和使用模式进行询诊,根据不同的使用模式和所属方式进行不同的收费,通过移动平台快速地给用户一个询诊结果,让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了解,再确定是获得心理咨询师还是精神专科大夫的专业服务。
北京大学 2021-02-01
我国科学家发现肝癌新型ceRNA调控靶点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占75%~85%。深入阐明HCC发病和进展的肿瘤特异性机制,对于寻找HCC新的治疗靶点、制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协诊系统TPAID
中试阶段/n该项目主要针对开源CT 医学影像数据和多中心合作单位提供的多模医学影像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主研制的深度学习算法对心脏左心室、肿瘤等CT 影像数据进行全自动分割,验证了所研制算法在该项目计算机辅助肿瘤智能诊断应用中的有效性,为项目产业化实施奠定了方法基础。成果的先进性或独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感知设备,设计针对性强的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国内同类研究中首次采用“双盲评估+验证”的科研方法对影像数据进
武汉大学 2021-01-12
高级乳腺视诊与触诊模型乳腺检查模型
XM-RX高级乳腺视诊与触诊检查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RX高级乳腺视诊与触诊检查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仿真度高。 ■ 模型为成年女性躯干,体表标志明显,包括:两侧的锁骨、腋窝和乳房,便于操作定位。 ■ 用于乳房肿块触诊训练,在乳房内安置了良性和恶性肿瘤肿块,可依据触诊时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移动或固定等特点加以比较鉴别,明确诊断。   二、显示结构: ■ 乳房癌位于乳房外上方象限,质地硬,固定,表面不规则,约3cm大小。 ■ 乳房纤维腺瘤(良性)位于乳房内上方象限,质地硬,似橡皮感觉,可移动,约2cm大小。 ■ 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位于锁骨上方,淋巴结肿大,约c1m大小,质地坚硬。 ■ 乳房癌位于乳房外上方象限,质地硬,固定,表面不规则,约3cm大小,表面皮肤凹陷。 ■ 腋淋巴结肿大,黄豆大小,质地中等,可移动。 ■ 乳头凹陷。 ■ 皮肤凹陷。 ■ 橘皮样变。 ■ 乳头破溃、出血。 ■ 腋淋巴结、腋淋巴结肿大,质地硬,大小各一个,粘连固定。   三、标准配置: ■ 乳腺癌视诊与触诊检查操作模型: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巴久聆科技助力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济南市中医药管理局承办的“世界中联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18年10月17-18日在中国山东济南隆重召开。
深圳巴久聆科技有限公司 2023-02-09
抗肝癌、黑素瘤药物-重组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制备
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EC 3.5.3.6,ADI)因其可以作为 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肿瘤细胞(如:肝癌、黑素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进入癌症临床研究的仅有支原体来源的 ADI,处于临床三期试验。本项目从自然界筛选到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变形假单胞菌,在大肠杆菌实现 了该酶的重组表达,采用该重组 ADI 进行体外和小鼠体内抗癌活性研究,对肝癌细胞人肝癌细胞系 HepG2 和小鼠肝癌细胞系 H22 有显著抑制作用。基于简便灵敏的 96 孔板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在体内生理条件下具有较高酶活以及底物亲和性的精氨酸脱亚胺酶突变株,采用随机突变、定点突变等非理性和半理性的蛋白质定向进化手段,获得了最适 pH 由 6.0 提高至 7.0,在生理中性条件下(pH 7.4)酶活力较野生型 ADI 提高了 33 倍以上的 ADI 突变株,比活力为 15-17 U/mg。该改造后的 ADI 的 PEG 化和小鼠实验正在进行中。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