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的建造方法
一种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的建造方法,所述的路基基床适用于设计轴重30t、道床厚度0.35m的重载铁路,其做法是,在路堤之上从下至上依次构筑:K30系数为90MPa/m~109MPa/m、厚度为1.8m的基床下底层;K30系数为110MPa/m~129MPa/m、厚度为1.5m的基床中底层;K30系数为130MPa/m~149MPa/m、厚度为0.6m的基床上底层;K30系数为150MPa/m~189MPa/m、厚度为0.3m的基床下表层;K30系数≥190MPa/m、厚度为0.3m的基床上表层。该法建成的重载铁路路基基床长期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填料来源范围广,且修筑成本低,建造时间短。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5
一种用于岩基开挖的轮廓爆破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基开挖的轮廓爆破方法,适用于水利水电、铁道、城市建设等工程领域的 爆破开挖工程。利用有较高粘结强度的堵塞材料加强轮廓爆破孔堵塞物的作用效果,并且导爆索不穿过 堵塞段,同时采用雷管引爆轮廓孔内的导爆索与炸药,从而大幅延长爆生气体在孔内的作用时间,实现 装药量是常规装药量 1/3~1/2 的前提下达到相同的轮廓面开挖效果;减小爆破振动;降低保留岩体的损 伤。该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 Ag 基电触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Ag 基电触头的制造方法,利用激光选区熔化 法 , 首 先 使 用 4 × 10<sup>5</sup>W/m<sup>2</sup> ~ 10 × 10<sup>5</sup>W/m<sup>2</sup>的激光,在触桥表面预制 20μm~50 μm 的 Ag2O 过渡层,再在过渡层表面打印出 Ag 基电触头三维结构。 本发明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低温烧结BZN基高频电介质瓷料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ZN系材料具有高性能与低温烧结兼优的特点,介电常数高(e: 80~150),介质损耗小(tgd<6 ´10-4),介电常数温度系数可系列化(ae: +200~-750ppm/℃),瓷体致密,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高(r³1013wžcm; ev³10kv/mm),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简单,烧结温度低(900~940℃),工艺简单,温度稳定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硫磺法利用煤基沥青制活性炭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宽波段硅基探测器产业化开发
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光电探测器件,它能将光子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被广泛地应用在高性能光谱仪、数码相机以及其他的电子光学设备中。普通的CCD、CMOS硅基探测器能获得高量子效率的光谱响应范围在400~900nm波段,在紫外波段,由于多晶硅栅的吸收系数很大,这就意味着紫外光子在极端浅(小于2nm)的表层被吸收,导致其在波长小于400nm的紫外波段量子效率(QE)极低。紫外量子效率低的缺陷限制了前照式硅基探测器在航空业、工业以及制造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因此,研制宽波段硅基探测器件使其响应范围延伸到紫外和深紫外波段是国内外紫外探测领域的迫切需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凹凸棒石基生态复合肥料
利用纯化改性后的凹凸棒石,针对农业生态保育、修复及农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性问题,首次提出新一代生态肥料集成体系的新思路,并设计出“矿物微量元素+有机质+微生物种群”的三维一体生态肥料,使其既有有机肥、生物肥料的高活性、长效性,又有无机肥的速效性、微肥、菌肥的特效性,同时,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群能加速物质快速循环分解,有利于各种营养元素的释放,通过固氮、解磷、解钾、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大幅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肥效,实现作物增产优质化的目标。 成果亮点 技术特点:通过凹凸棒石提纯工艺及矿物微量元素+有机质+微生物种群的技术集成,针对农作物增产优质、土壤修复治理等开发出了系列产品。2016年,在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创办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凹凸棒石矿物有机肥与其它有机肥在玉米大田里做了比对试验,相对于对照组有机肥,施用凹凸棒石矿物有机肥后,玉米增产1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凹凸棒石矿物有机肥不仅对农作物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样,对其他经济作物也有着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在“甘肃省农科院”对“山东省寿光市乐义集团”种植的番茄检验结果证明,维生素C、番茄红素、钙含量分别提高了23%、43%、39.5%;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种植的枸杞研究结果表明,枸杞产量比施普通肥料增产了62.32%;而枸杞鲜果的维生素C、粗蛋白和糖酸比分别增加了10.31%、0.46%和9.13%。
兰州大学 2021-01-12
凹凸棒石基土壤改良剂
基于凹凸棒石自身吸附力,在控制和固定土壤中的养分,防止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造成贫瘠化的同时,也可以交换多种金属离子,特别是重金属离子,起到固化、钝化重金属的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使得农作物不吸收或者少吸收重金属,改良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域,有效降低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农作物品质。 成果亮点 技术特点:在环境治理方面,“湖南袁氏杂交水稻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施用了凹凸棒石土壤治理剂后,给出了:“稻米品质大幅度提升,有益硒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有害金属镉、汞含量明显下降”的结论。此外,课题组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景滩村、永登苦水等地也进行了应用试验。甘肃省农科院对靖远县北滩乡景滩村进行土壤研究报告和永登苦水的土壤检测报告中指出:使用本技术产品后,一年内土壤容重降低4.0%~11.7%,土壤有机质增加3.55%~11.5%,增大孔隙度3.84%~14.3%;而氮、磷、钾肥含量也提高里10%~20%。
兰州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生物基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技术
以生物基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物基涂层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涂料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传统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偏低,力学性能较差,影响了其应用推广。团队围绕如何制备兼顾生物基含量与综合性能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开展研究,通过化学结构的设计,在提升生物基光固化树脂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其较高的生物基含量。目前团队所研发的生物基光固化树脂具有较高的生物基含量和双键转换率,其固化膜的热稳定性及硬度、弹性模量、抗冲击性等性能与常用商业石油基光固化树脂相当,产业化前景广阔。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逐步完善,适于特殊作业的机器人种类也日益增多,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到微电子制造,MEMS封装与组装,高精密机械加工与装配,生物芯片制备,大范围高速扫描检测装备等行业.随之而来的,各行业对机器人的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追求机器人的高定位精度,高重复精度,高分辨力,同时还要求其工作范围大,质量轻,能耗低等,从而对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为满足人类向微小世界探寻的需要,作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微操作机器人成为机器人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文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项目编号2002AA422260)"和"原型装置靶瞄准定位系统工程预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63-804-5)",共搭建了3套实验系统,其中采用了单一驱动以及双重驱动两条技术方案.在广泛的分析了目前已有的柔性精密定位系统,并联精密定位系统和宏/微双重驱动系统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大范围运动定位与高精度定位的应用实际需要,提出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概念设计,并以此构建六支链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定位系统,为满足超高精度的定位需要,在并联支链中集成了压电陶瓷驱动,构成了宏/微双重驱动并联结构系统,充分体现了驱动,结构,检测一体化的设计思想. 在结构单元的设计方面,针对当前柔性铰链运动范围小等问题,在通用的球副柔性铰链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概念设计;在柔性并联结构的设计方面,提出了在通用的并联结构系统中,采用大行程柔性铰链代替传统运动副的设想,建立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并联结构系统.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运动学建模方面,利用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小变形假设,推导了大行程柔性铰链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在全局坐标系下的显式表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刚度组集的办法建立了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结构柔性支链的运动表达式,通过联立运动位移协调方程和力约束协调方程,建立了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 由于并联结构系统中的各部件,特别是柔性铰链结构在自身变形提供整体结构的运动输出的同时,还经历了大范围的刚体运动,导致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成为典型的几何非线性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推导了空间柔性结构的几何非线性的刚度递推模型,并利用牛顿-莱弗森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由于几何非线性模型的迭代求解方式,导致该模型的实时性很差,不易移植至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求解,故在大量的试验尝试的基础之上,选择了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3层六输入-六输出的位置解神经网络结构,从而在方便了实时控制编程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位置解的求解速度. 由于柔性并联结构的位置解模型中不仅仅包括结构中的位置信息,还提供了结构中相关的力信息以及刚度信息,本文在上述位置解模型的基础之上,给出了该类系统的刚度模型,并建立了并联结构中的结构参数和尺度参数对系统刚度的影响图谱,对这类系统的结构综合以及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动力学建模方面,采用了欧拉梁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由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基于实际位移的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机器人各支链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位移协调方程和动力协调方程,最终得到并联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综合采用了纽马克方法和牛顿-莱弗森方法解决了系统动力学求解问题,并通过一个算例进行了基于逆动力学的求解仿真. 在大行程柔性并联结构的样机实验方面,我们提出了采用大行程柔性铰链作为被动关节的6-PSS并联机器人系统,该系统采用压电马达作为驱动器,精密光栅尺作为位置反馈元件,其可在立方厘米级的工作空间内实现微米级精度的运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在并联机器人的支杆中嵌入压电陶瓷,在压电马达的宏运动结束之后,压电陶瓷可以驱动并联机器人进一步的微调,从而得到一个6-PSS和6-SPS结合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器人系统,其中,微动系统可在微米级运动空间内实现纳米级的运动精度.基于大行程柔性铰链的宏微双重驱动并联机器人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大工作空间和高精度的工程需要.此外,我们将大行程柔性铰链并联机器人系统,成功的应用到激光瞄准靶支撑装置中,其厘米级的运动范围和纳米级的运动分辨力,使其在神光III系统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87 8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