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第七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大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15日-16日,第七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大会在重庆成功举办。主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家俊为大会致辞。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新作主旨报告,会议由天津大学原副校长、新疆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马新宾主持。
天津大学 2024-11-19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模式、堵点与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现象的关键抓手。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5-02-17
eDNA精准生物监测工程化装备二次开发与推广应用
环境DNA技术是21世纪生态环境领域革新性技术之一,该技术打破了传统生物监测的局限,对生态系统各生态类群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准确解析,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健康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相关部门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基于环境DNA的水生态健康监测相关产品及整套污染诊断解决方案。该技术旨在针对饮用水源、受纳水体、景观水体、污水处理厂等,通过新型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快速准确计算出生态受损范围和程度,结合环境污染物诊断关键致毒物质,制定针对性环境修复方案。整套解决方案的创新点:1.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环境DNA生物检测技术工艺包,用于物种多样性调查、入侵物种检测、濒危物种检测等生态环保领域,该技术完全摆脱了当下基于生物形态区分物种的枷锁,利用物种基因序列差异对生态系统内小到微生物,大到鱼类、哺乳动物等进行快速“无创式”健康体检,实现检测过程数字化和物种识别智能化,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资源。该技术和传统方法相比,物种多样性检测效率提高300%,检测成本下降60%,检测准确性提高30%;2.发明了一套新型的生物毒性评估方法和诊断设备,可实时监测并记录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生理反应和行为。通过受试生物的行为表现判断水体是否有毒以及致毒物质的种类,真实监测和评估化学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对水生生物的急慢性影响,最后在实验室中可以对现场富集在吸附柱里的样品进行洗脱准确分析出为何种致毒物质,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风险评价及事故责任鉴定。 南京大学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团队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DNA宏条形码相关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分子生物监测的方法,监测领域涵盖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群落,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目前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覆盖涵盖技术方法、物种数据库和 eDNA大数据分析算法3大核心方面。同时,本团队多次承办或联合承办国内环境监测系统的大型培训,包括2019年全国监测系统培训、2020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站长培训班、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局河南分局培训等多次培训。团队2019年开始带头举办国家年度eDNA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2届会议,邀请领域专家与行业相关人士与会讨论eDNA技术更新与应用推广,获得业内一致好评。项目团队也多次受到主流媒体报道,包括央视新闻联播、南京日报、江苏科技报、紫金山新闻等。团队已在2020年开展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的立项工作,将环境DNA技术标准化、流程化,为产品市场化提供重要保障。
南京大学 2021-05-10
专家报告荟萃⑩ | 方琼:构建“大思政”格局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交通、土木、电力、能源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学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赋能、实训实践砺行”的大思政格局,为培养高度适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探索出一条的“长理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8
用于对船舶推进器模型执行力学和轴系振动测量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船舶推进器模型执行力学和轴系振动测量的系统,包括连接壁、磁性盘式联轴器和第一、第二传动轴,其中连接壁呈竖直设置的舱壁结构,并安装在螺旋桨与驱动电机之间;磁性盘式联轴器由两个相互对置且分别安装在连接壁左右两侧的磁盘共同组成;两个传动轴各自设置在连接轴的两侧,并用于将驱动电机和螺旋桨与磁性盘式联轴器分别相联接;此外,在第二传动轴处于连接壁一侧的轴端设置有力传动器,并在中间连接壁上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本发明,能够使得电机与螺旋桨及测量元件从连接上彻底隔离,杜绝电机振动给测量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显著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并使得测量系统的水密环节变得容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船舶双曲率外板空间定位标记方法及其标记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双曲率外板空间定位标记方法及其标记装置,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计算机上建立船舶的坐标原点信息;2)将爬行智能车的理论爬行路径以及船舶双曲率外板上需要标记的点的空间坐标输入给爬行智能车;3)爬行智能车吸附在船舶双曲率外板上并在船舶双曲率外板上爬行并做出修正;4)爬行智能车在船舶双曲率外板上做出标记。其装置包括计算机、空间定位装置、爬行智能车、安装在爬行智能车上的吸附机构、标记机构。本发明实现了爬行智能车在复杂双曲率外板上的吸附、爬行、标记功能,依托空间定位技术,实时监控爬行智能车姿态,修正偏差,保证爬行智能车爬行路线不发生较大偏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高频海洋雷达的双频收发共杆天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高频海洋雷达的双频收发共杆天线系统,该系统将可在双频下同时接收雷达回波信号的两个水平正交环天线和可在双频下交替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的垂直单极子组合在一根支杆上;用于目标方向测定(DF)时,利用两个正交环接收回波信号的内在本质特征直接得到接收天线的理想方向性图,不需要进行天线方向性图的麻烦的现场测量;而且同时采用两个频率工作的雷达极大地提高了探测性能。天线支杆组成单极子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刚性,因而使该天线系统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不需要拉绳。
武汉大学 2021-02-01
掘金海洋高科技知识产权价值
本书以明确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从创造海洋知识产权价值的高度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和海洋高科技的关系, 在分析我国海洋知识产权的现状及竞争态势的基础上, 识别出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维度的四个层面: 财务价值层面,市场价值创新层面,成本结构层面和溢价持续性机制层面, 由此构建了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地图, 并进一步将战略地图的维度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展开和按空间布局分解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细分指标, 形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 应用在海洋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以引导催生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5-06
海洋牧场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一、技术背景 东海近岸海域易受台风和风暴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故建设海洋牧场时需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的安全性。该海域传统的人工鱼礁投放以沉底式为主,在以软相泥地为主的区域设置后往往会出现滑移、倾覆和掩埋的现象从而影响鱼礁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东海区海洋牧场基本以资源养护型为代表,几乎没有产业带动能力。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既能抵抗强台风又能保证效能的鱼礁系统显得颇为重要,而融入产业服务功能又是维持海域海洋牧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为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经过多年酝酿和探索性试验,研发了一套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二、技术要素组成 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由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两部分组成。锚礁系统通过高强度缆绳连接底部鱼礁和上层筏式构件(图1),形成浮式藻场的着生介质系统。由表层大型天然海藻、养殖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强大的固能传质网络,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打下基础。   图1 每20个锚礁构成一个锚礁群(225m×25m)  锚礁系统中形成的能量和物质将通过牧食和碎屑食物链从表层传向底层,发挥海洋生物泵和表底层耦合的综合效应。在锚礁系统区形成的资源增量将通过大型平台礁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图2)。 平台礁由高强度钢桩、鱼礁底座、多层圆盘礁、柔性鱼礁和上层镂空廊道五大要素构成(图2)。首先根据地质调查情况确定打桩的数量和深度。钢桩设置好之后,在其上套入鱼礁底座和圆盘礁,使底部周围形成三型鱼类活动的主要生息场。上层柔性鱼礁可作为大型海藻附着基而用,从而增加上层水体空间异质性,丰富微生境格局,为中上层附着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和摄食场所。最后设置上层廊道,为休闲海钓和海上观光等产业活动的融入提供平台。休闲海钓是牧场区鱼类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而企业承包锚礁系统是拓展其海水养殖的重要方式。由此,构建出一套在东海区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海洋牧场构建模式(图3)。   图2 大型平台礁系统的结构要素   图3 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组合布置后的效果示意图 三、技术创新点 (1)新的鱼礁系统是以初级生产力调控为核心目标,强化表层水体生物群落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的全水层锚礁系统。该系统通过功能型环保构件的有机结合,营造大规模浮式藻场,形成饵料生物聚集区、幼鱼庇护区、成鱼育肥区和附着生物生长区;并通过生物泵作用影响调控底层水体的能流和物质循环,为增殖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优化其群落结构创造条件。 (2)沉底鱼礁的设计根据表层浮礁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辐射效能,选用抗沉陷锚式鱼礁和大型平台礁。这两种鱼礁结构均为首创,前者在发挥礁体本身对三型鱼类聚集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起到固定上层浮礁构件的锚系作用;后者以钢桩打底、嵌套分层固体构件并环绕柔性构件的方式,在中下层水体形成较大规模的底鱼礁系统。这两种鱼礁系统的设计在工程上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生态上以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社会效益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构建出适合东海区等高海况海域的全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将鱼礁易在淤泥底下陷的缺陷变为功能性优势,以台礁方式避免礁体偏移走位,确保人工生境系统的稳定性,无需进行鱼礁抗滑移倾覆方面的工程核算,提高了工程效率。 (3)以整体打桩方式进行台面立柱布局,礁体穿孔套入钢桩,用热铸法固定圆形钢板控制鱼礁位置,两层钢板相隔1m,可控制组合鱼礁底部的台礁支脚插入底泥层1m左右。这种组合下可实现鱼礁系统抵抗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使之长时间发挥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服务的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一种海洋微生物原位富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微生物原位富集装置,包括:开式培养舱、闭式培养舱、环境监测传感器。开式培养舱包括开式舱体和上盖,上盖能够在驱动装置带动下垂直向上开启,以打开开式舱体;闭式培养舱包括闭式舱体,所述闭式舱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闭式舱体内设置有蠕动泵,实现闭式舱体内与外部海水交换;环境监测传感器设置有三组,分别位于所述开式培养舱内、闭式培养舱内以及外部环境中,用于检测环境的PH值、溶解氧、浊度、甲烷等环境参数。本发明实现了在海洋原位对微生物进行富集,使微生物富集过程中的环境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相同,提高了微生物的生存适应性,避免因环境的改变造成微生物的死亡或活性降低。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381 3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