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海洋细菌的培养取样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海洋细菌的培养取样装置。其包括培养箱、用于模拟水流流动的搅拌装置、取样装置和用于控制培养箱内温度的控制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培养箱顶部,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培养箱内侧壁上,所述培养箱底部形成有支座,所述取样装置螺纹连接于培养箱底部。通过搅拌装置模拟海洋细菌生存的真实水流环境,通过取样装置对培养箱内的含有海洋细菌的水样进行取样,在取样过程中,通过取样装置有效的避免了海洋细菌粘附在器具的外侧壁上,造成一定的污染;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培养箱内的温度,满足细菌培养时对温度的要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山东盛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盛华科技,成立于2003年,地处中国的胶东半岛,总部设在梨乡莱阳,是专业从事液晶材料、OLED材料、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前身为莱阳市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3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盛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8亿元,资产总额4.58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下设莱阳市盛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盛华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的创新管理团队,本科以上学历人员85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2人。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国际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20余台(套)、标准化生产线15条、纯化中心2处,500-5000L各类反应釜280余台(套),辅助设备150余台(套)。开发新产品130多种,其中80多种新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并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在客户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显示材料供应商。 公司与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并建立了青岛科技大学及陕西国防学院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等20余项重大课题;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 盛华科技,始终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持续对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证、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认证。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创新转型优胜企业”、“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 认定。 盛华科技,将以“昌盛华夏”为己任,坚持“诚信、务实、团结、创新”的精神,引领企业向“科技、高效、环保、开放”的方向发展,致力创建新型显示材料国际知名品牌,打造高科技创新型国内一流企业。
山东盛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31
山东麦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麦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肥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专业从事中高端新型抛光研磨材料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05年涉足纳米抛光研磨材料的研发,先后开发生产氧化铈,氧化锆,氧化铝,抛光粉,二氧化硅,氧化铈,氧化铝,氧化锆抛光液等抛光研磨辅料,38种规格的系列产品. 公司技术装备先进,焙烧,粉碎分级技术工艺独到成熟,具备1500T/年抛光研磨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受到广大用户赞誉;2013年开始进入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市场. 公司秉承“海纳百川、持续创新”的经营理念,注重产品品质的持续改善和新产品的开发.产品主要应用于精密光学玻璃,蓝玻璃,液晶玻璃,TFT减薄,光掩膜材料及手机触摸屏、光纤、半导体以及蓝宝石衬底,精密五金等行业,公司设立国内、国际贸易部,致力于同全球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山东麦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1
制备多层复合材料的方法、设备和结构阻尼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多层复合材料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采用该方法和设备所得到的结构阻尼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以基体层为阴极,以作为第一结构层来源的第一电极为阳极,利用电火花沉积加工将第一电极沉积到基体层的表面并形成第一结构层;2)以作为第二结构层来源的第二电极为阳极,利用电火花沉积加工将第二电极沉积到第一结构层的表面并形成第二结构层。当所述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分别为由阻尼材料构成的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所得多层复合材料为结构阻尼复合材料。上述方法所使用的设备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电极进给运动的机构和控制电极夹持部夹取或更换电极的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海洋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046308.4:采用无乳化剂、无有机交联剂的微流控法制备规整球形的海洋高分子微球,微球实心或空心、粒径(200纳米-50微米)、微观结构可控可调,可作为吸附材料、药物香精等载体材料的应用。
厦门大学 2025-02-07
环保型海洋防涂料关键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 针对海洋防污涂料向环保和高性能发展的前沿,从突破关键基础材料与核心技术入手,研发了7个系列含天然辣素功能结构树脂和4个系列绿色防污剂,并针对近海船舶、快艇、潜标、波浪滑翔器和渔网研发了5种不同性能特点的防污涂料,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网,获授权发明专利美国、欧盟、日本各1项、中国28项,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0810139149.2 ZL20050081681.X ZL200510081683.9 ZL201410817103.7 ZL201410515220.8 ZL201410817103.7 ZL201410515220.8 EP1810966B1 特许第4789950号 US7442240B2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环保型海洋防涂料关键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针对海洋防污涂料向环保和高性能发展的前沿,从突破关键基础材料与核心技术入手,研发了7个系列含天然辣素功能结构树脂和4个系列绿色防污剂,并针对近海船舶、快艇、潜标、波浪滑翔器和渔网研发了5种不同性能特点的防污涂料,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环保型海洋防污涂料技术体系、产品体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网,获授权发明专利美国、欧盟、日本各1项、中国28项,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智能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和装备
1.痛点问题 协作机器人是在共享空间中与人互动或在附近安全工作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人机共融环境中的安全性、交互性、灵巧性和智能性。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针对我们国家协作机器人方向,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一体化关节、扭矩传感器、力矩电机、自适应控制器)受到国外卡脖子影响,系统软件、智能感知和决策算法储备不足,整机集成设计方面需要极大提升,因此攻破关键制约,加速智能协作机器人发展刻不容缓。 2.解决方案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实现自治友好的智能协作机器人系统。突破了“感-驱-控”一体化关节集成设计技术、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技术、高带宽自适应柔顺运动控制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感知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核心部件,包括扭矩电机、力矩传感器、一体化关节、分布式控制器和末端执行器,实现轻量化、模块化的协作机器人单臂和双臂,和围绕复杂应用场景开展应用验证。 合作需求 1)构建针对于产品打磨的专业化团队; 2)组建针对产品的专业化管理和销售团队; 3)搭建研发的实验基地和批量生产基地,以及寻求资金支持。 或者,寻找有实力的产业企业,开展技术转移。
清华大学 2022-07-20
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经过多年努力,开发出了十余种红绿蓝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通过和韩国的CPRI以及中科院所合作测试器件性能,筛选出了一批合成路线简单、器件性能优异的材料,在实验室合成路线的基础上,研究中试合成工艺,从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提高产率等方面优化工艺,为真正实现产业化铺路。我们自主设计多种含氮磷氟
南京大学 2021-04-14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濒月湖,北临汉水。学院环湖而建,别具现代风格,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院是湖北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首批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院荣获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职教特色职业院校、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文明校园、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同时,学院也是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等。 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定位,“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目前,学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已建成集船舶、交通、现代制造、经贸、建筑、旅游等多学科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有多个专业的士官生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56人,副高级以上217人。学院拥有全国万人计划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楚天技能名师17人、省级技能状元1名,湖北名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职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3人。 目前,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5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防军工专业6个、省重点与教改专业20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3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馆1个。 学院建有轮机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电气自动化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商务中心等19个校内综合训练基地。拥有船舶建造、船舶机舱仿真、数控加工、PLC及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服务等106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其中,国家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实训室6个。 半个多世纪以来,船院人筚路蓝缕,创业如歌。新时期船院人在这块寄托着洋务运动风云人物——张之洞“实业兴国”梦想,近代著名造船专家、兵器专家——徐建寅,新四军军工奠基人——朱毅,中国的保尔——兵工专家吴运铎战斗生活过的热土上,勤奋工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满意、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示范名校。 办学情况 学院主动适应行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走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发展道路,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办学格局,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主干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学院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服务定位,形成了服务“三海一工”(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专业体系;以推进“质量、结构、特色、成效”协调发展为指导,形成了“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治校方针;大力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战略,形成了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为典型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坚持军工特色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军工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 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发展要求,依托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适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的战略需求,全面推进专业改造升级;紧跟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为重点,完善办学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坚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以学院章程核准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继续发挥国家示范与行业骨干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满意高,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示范名校”。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