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客运枢纽微观交通仿真技术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在城市客运枢纽建成运营之前,通过微观交通流仿真技术,模拟各类车流人流的运行状况,从而找出客运枢纽内部的交通症结,并通过定量化的参数检验与交通评价,帮助决策者进行最优方案比选,辅助前期规划设计人员修改完善项目方案,并通过可视化的3D仿真视频图像,生动展示城市客运枢纽地区交通流运行全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HXJT-III型交通现场勘查箱
产品详细介绍HXJT-III型交通现场勘查箱在HXJT-I型交通现场勘查箱的基础上增加DNA物证提取盒、坡度仪和测距仪。价格:3200.00元/箱重量:8.4kg尺寸:475x310x185mm价格:2000.00元产品功能发现和提取现场指纹采集相关人员指纹样本提取汽车漆片发现和提取各种微量物证提取DNA等生物物证采集相关人员血液样本采集轮胎花纹图案编号标示多个物证包装保存各种痕迹物证标画车辆位置测量现场绘制现场图产品配置序号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可充电白光手电 1个   34 气压表 1个2 紫外灯 1个   35 指南针 1个3 照明放大镜 1个   36 50米纤维卷尺 1个4 微型显微镜 1个   37 5米卷尺 1个5 金色指纹粉 1瓶   38 红色防水粉笔 1支6 银色指纹粉 1瓶   39 黄色防水粉笔 1支7 黑磁粉 1瓶   40 白色防水粉笔 1支8 灰鼠毛指纹刷 1把   41 红色记号笔 1支9 磁性指纹刷 1把   42 黑色记号笔 1支10 指纹胶带 1卷   43 签字笔 1支11 黑色指纹衬底 1盒   44 铅笔 1支12 白色指纹衬底 1盒   45 橡皮 1块13 红色指纹捺印盒 1个   46 铅笔刀 1把14 左手指纹捺印卡 1本   47 三角板 1套15 右手指纹捺印卡 1本   48 文件夹 1个16 轮胎花纹采集片 2张   49 绘图笔录本 1本17 不锈钢镊子 1把   50 三用圆规 1套 18 木镊子 1把   51 交通现场绘图模板 1套19 手术刀柄 1把   52 不干胶比例尺本 1本20 手术刀片 1包   53 不干胶物证标签本 1本21 毛刷 1把   54 汗布手套 2付22 定性滤纸 1盒   55 防割手套 1付23 纱布 1包   56 一次性塑料手套 1包24 棉签 1盒   57 一次性口罩 5个25 生理盐水瓶 1个   58 一次性鞋套 4双26 物证瓶 6个   59 一次性帽子 5个27 带盖塑料试管 10支   60 物证牌【1-10号】 1套28 一次性注射器 2支   61 塑料封锁带 1卷29 小号塑料物证袋 5个   62 铝合金箱 1支30 4号纸物证袋 5个   63 汽车漆片粘取器 2个31 剪子 1把   64 坡度仪 1个32 多功能钳 1把   65 生物物证提取与检验盒 1个33 组合旋具 1把   66 生物样本采集盒 1个                                        67      测距仪        1台生物物证提取与检验盒NO.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生物物证专用棉签 10支   4 抗人血红蛋白试剂条 5条2 棉签保存盒 5个   5 塑料盒 1个3 脱落细胞粘取器 2个         生物样本采集盒NO.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口腔试子 10个   4 碘伏消毒棉签 10支2 血样采集卡 10张   5 止血棉签 10支3 无菌采血针 10支   6 塑料盒 1个  
北京华兴瑞安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HXJT-II型交通现场勘查箱
产品详细介绍HXJT-II型交通现场勘查箱重量:8.4kg尺寸:475x310x185mm价格:2000.00元产品功能1.发现和提取现场指纹2.采集相关人员指纹样本3.提取汽车漆片4.发现和提取各种微量物证5.提取DNA等生物物证6.采集相关人员血液样本7.采集轮胎花纹图案8.编号标示多个物证9.包装保存各种痕迹物证10.标画车辆位置11.测量现场12.绘制现场图产品配置序号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可充电白光手电 1个   34 气压表 1个2 紫外灯 1个   35 指南针 1个3 照明放大镜 1个   36 50米纤维卷尺 1个4 微型显微镜 1个   37 5米卷尺 1个5 金色指纹粉 1瓶   38 红色防水粉笔 1支6 银色指纹粉 1瓶   39 黄色防水粉笔 1支7 黑磁粉 1瓶   40 白色防水粉笔 1支8 灰鼠毛指纹刷 1把   41 红色记号笔 1支9 磁性指纹刷 1把   42 黑色记号笔 1支10 指纹胶带 1卷   43 签字笔 1支11 黑色指纹衬底 1盒   44 铅笔 1支12 白色指纹衬底 1盒   45 橡皮 1块13 红色指纹捺印盒 1个   46 铅笔刀 1把14 左手指纹捺印卡 1本   47 三角板 1套15 右手指纹捺印卡 1本   48 文件夹 1个16 轮胎花纹采集片 2张   49 绘图笔录本 1本17 不锈钢镊子 1把   50 三用圆规 1套 18 木镊子 1把   51 交通现场绘图模板 1套19 手术刀柄 1把   52 不干胶比例尺本 1本20 手术刀片 1包   53 不干胶物证标签本 1本21 毛刷 1把   54 汗布手套 2付22 定性滤纸 1盒   55 防割手套 1付23 纱布 1包   56 一次性塑料手套 1包24 棉签 1盒   57 一次性口罩 5个25 生理盐水瓶 1个   58 一次性鞋套 4双26 物证瓶 6个   59 一次性帽子 5个27 带盖塑料试管 10支   60 物证牌【1-10号】 1套28 一次性注射器 2支   61 塑料封锁带 1卷29 小号塑料物证袋 5个   62 铝合金箱 1支30 4号纸物证袋 5个   63 汽车漆片粘取器 2个31 剪子 1把   64 坡度仪 1个32 多功能钳 1把   65 生物物证提取与检验盒 1个33 组合旋具 1把   66 生物样本采集盒 1个 生物物证提取与检验盒NO.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生物物证专用棉签 10支   4 抗人血红蛋白试剂条 5条2 棉签保存盒 5个   5 塑料盒 1个3 脱落细胞粘取器 2个         生物样本采集盒NO. 名称 数量   NO. 名称 数量1 口腔试子 10个   4 碘伏消毒棉签 10支2 血样采集卡 10张   5 止血棉签 10支3 无菌采血针 10支   6 塑料盒 1个  
北京华兴瑞安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HXJT-I型交通现场勘察箱
产品详细介绍HXJT-I型交通现场勘察箱价格:1800.00元/箱 产地:自产 序号 名     称 数量  序号 名     称 数量1 照明放大镜 1个  31 多功能钳 1把2 微型显微镜 1个  32 组合旋具 1把3 LED手电筒 1个  33 气压表 1个4 长波紫外灯 1个  34 指南针 1个5 金粉 1瓶  35 50米钢卷尺 1个6 银粉 1瓶  36 3米卷尺 1个7 黑磁粉 1瓶  37 红色记号蜡笔 1支8 灰鼠毛指纹刷 1把  38 黄色记号蜡笔 1支9 磁性指纹刷 1把  39 白色记号蜡笔 1支10 指纹胶带 1卷  40 红色记号笔 1支11 黑色指纹衬底 1盒  41 黑色记号笔 1支12 白色指纹衬底 1盒  42 签字笔 1支13 红色指纹捺印盒 1个  43 铅笔 1支14 十指指纹信息卡 5张  44 橡皮 1块15 轮胎花纹采集片 2张  45 铅笔刀 1把16 不锈钢镊子 1把  46 三角板 1套17 木镊子 1把  47 绘图笔录本 1个 18 手术刀柄 1把  48 三用圆规 1套19 手术刀片 1包  49 交通现场绘图模板 1套20 毛刷 1把  50 不干胶比例尺本 1本21 定性滤纸 1盒  51 不干胶物证标签本 1本22 纱布 1包  52 汗布手套 2付23 棉签 1盒  53 防割手套 1付24 生理盐水瓶 1个  54 一次性塑料手套 1包25 物证瓶 6个  55 一次性口罩 5个26 带盖塑料试管 10支  56 一次性鞋套 4双27 一次性注射器 2支  57 一次性帽子 5个28 塑料物证袋 5个  58 物证牌【1-10号】 1套29 纸物证袋 5个  59 塑料封锁带 1卷30 剪子 1把  60 铝合金箱 1支
北京华兴瑞安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系统1.系统方案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提供了基于物理的三维场景建模、基于语义的道路事件建模、基于物理光学属性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仿真、基于物理电磁学属性的毫米波雷达的仿真,从而实现多传感器、多交通对象、多场景、多环境的实时闭环仿真。其主要功能如下:1)开放式交通场景编辑模块,自定义设定道路和交通场景,可以自定义设定道路两旁的建筑物,绿化带等等;2)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设定道路场景上的交通流,可以自定义设定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和交通指示灯;3)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自行设定主动驾驶(或算法控制车辆)的车辆动力学参数;4)支持高精度的三维场景仿真和基于环境光的模拟;5)支持高精度的物理属性的传感器仿真,包括毫米波雷达的仿真、摄像头的仿真和激光雷达的仿真;6)此外,考虑到能更加逼真地反映“人—车—路”在环仿真测试,该平台还提供了开放的接口,可以与实物传感器、VR设备、控制器、各类测试数据进行无缝的联入,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目标的测试仿真要求。2.系统构成下面分别介绍本平台各模块的构成。2.1.自定义道路环境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提供了一套自定义道路场景的设计工具,具备直道、弯道、曲线等设计能力,支持道路宽度、长度、半径、方向、车道数量、车道方向、车道限速、车道类型等的编辑。同时,该设计工具支持高架等不同高度道路以及不同坡度倾角、道路交叉口、匝道、并道等的定义。还支持车道线的自定义化建模,包括单线、双线、实线、虚线、车道线纹理、颜色等一系列车道线类型。同时,软件集成丰富的环境模型库,如树木、建筑物、交通标识、路灯、电线杆、绿化带、动物,施工路段障碍物和设施、交通行人等对象模型,可根据用户需求对道路场景进行快速建模。除了自定义场景外,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还支持导入OpenStreetMap等3D高精地图,自动生成与地图匹配的道路模型。2.2.自定义交通场景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还提供了快捷的基于语义的道路交通流设计,包括车道行驶规则、车辆及行人行为、交通指示牌行为,以及某一时刻各交通对象交通行为的精确数据输出。此外,交通对象的行为也可以人为定义,包含如车辆驾驶行为、突然变道、突然加速、行人乱闯红灯和人行道等一系列场景的仿真,同时软件内部车辆和行人之间可自定义交互与否,即可仿真自动避让行人和忽视行人发生碰撞等行为。软件内嵌脚本语言定义,同时也支持如Python,C++等语言的接口控制来定义交通行为。如下图所示,为通过语义级的脚本语言来定义车辆和行人等交通对象的行为。2.3.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除了上述的道路场景以及交通流的搭建能力之外,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同样提供了基于总成特性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提供了以下性能参数的配置: 底盘参数,如长宽高、轴间距、重量等; 性能参数,如最大时速、引擎转速等; 转向参数; 轮毂参数; ……同时,软件还提供了各类特性参数的预定义实验数据,方便用户对所定义车辆的特性进行快速的测试验证。相关的实验数据有: 加速特性实验数据; 刹车特性实验数据; 转弯特性实验数据; 方向盘特性实验数据; 侧风实验数据; 障碍物和转弯实验数据; ……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还支持外部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导入和集成,如CarSim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用户自研的车辆动力学模型。2.4.基于物理真实的三维场景建模在无人车辆的物理仿真中,除了前述关于道路场景,交通流以及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能力外,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提供基于物理真实的三维场景建模和ray-tracing的图形算法。使得上述的场景的构建与物理真实达到一个高匹配度,以此对无人车中传感器的感知和后期控制算法的验证提供了很好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减少场景搭建的缺陷所带来的传感器和感知算法的决策错误。在整个基于物理真实的建模平台搭建中,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会通过对以下物理真实参数的定义和基于ray-tracing的图形算法来保证仿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环境光源的定义,包括: 天空的照度值; 基于经纬度的太阳光的照度和位置定义; 环境场景中各种点光源以及面光源的定义(光谱+IES+XMP); 车辆照明系统的光源定义(光谱+IES+XMP); 环境场景中包括道路,建筑,车身等一系列材料表面光学属性的定义。其中各个光源的定义通过导入相关定义文件如前述所讲,材料表面光学属性通过ANSYS开发的一套OMS材料物理光学属性BRDF测量仪硬件设备,对用户所需仿真的场景材料库进行探测,并将探测所得材料表面光学属性BSDF函数附在前述场景建模的所属材质表面,从而在ray-tracing的图形算法下仿真得到一整套完整的考虑外部环境光以及物体表面光学属性的物理真实的三维场景建模。同时ANSYS驾驶模拟与交通场景编辑平台还提供丰富的材料库供客户场景建模使用。2.6.实时闭环仿真系统如前述通过对环境、场景、交通流的建模构造出无人车辆的运行场景和轨迹,同时耦合如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系统的仿真,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可以方便的进行外部自动驾驶算法的集成。从而形成实时闭环的驾驶系统仿真。2.7.基于物理的智能头灯照明仿真系统随着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逐渐普及和行业发展,车辆智能化头灯照明系统也逐渐成为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热点。ANSYS自动驾驶仿真平台Headlamp模块通过ANSYS特有的物理级仿真引擎,为客户提供真实的车辆头灯路面光型分布测试和动态驾驶与智能头灯仿真测试。除了前述在三维环境建模中通过ANSYS OMS设备进行材料表面光学属性的采集与赋值外,为了保证接近真实的物理仿真光型,Headlamp模块同样对光源进行仿真模拟,包括车灯光源,自然光光源,路灯光源等。定义方式包含如: 光源光强分布IES文件; 光源光谱spectrum文件; 光源强度等;分别为不同光源的光谱分布和车灯光源的IES定义文件。基于环境和光源的物理仿真,可以实现车辆前照灯远光,近光,侧灯的切换以及光强的实时切换控制,同时丰富的光度学分析工具,包含色度学,光度学,等照度线,等照度区域等信息便于分析光分布情况。支持的25米目标墙光分布信息用于分析验证头灯光分布是否符合标准。除了静态光型分布验证,ANSYS Headlamp开放的如C++,SCADE,Simulink的光型数据接口支持客户自定义化的智能头灯开发与验证,同时丰富的动态驾驶模拟和场景仿真也可以帮助客户实现实时的动态驾驶头灯验证,如AFS,ADB,矩阵头灯,像素头灯等智慧头灯的仿真与测试验证,基于IIHS动态头灯测试标准的夜间测试验证。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民政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重庆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为国家民政部创办的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2001年3月升格为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2006年3月更名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校位于重庆大学城,占地700余亩。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心)20个,实验实训室154个,校外实习基地297个。图书馆藏书123.8万余册,报刊800余种。建有重庆一流的数字化校园。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政与社会治理学院、商学院、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财经学院、智慧康养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45个,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9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254人,博士、硕士569人,聘请5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1个、重庆市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1人。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国家级、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6个,国家级、市级精品开放课程20门,国家级、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发展项目1个。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政校企合作,成立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与300多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有企业学院5个。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积极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形成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被民政部确定为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近三年学校培训规模达2万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建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民政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培训测评点等考核鉴定机构,可对100余个职业(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芬兰、黑山共和国、南非、泰国、柬埔寨、孟加拉等近30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长期合作与交流,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欧国家10余个。建有英国威尔士、澳大利亚海外教师工作站、柬埔寨职业教育中心、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接收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非洲、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长短期研修生400余人次,对外交流师生人数达500多人次。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被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为“国际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广泛影响,2016年作为重庆市属高校的唯一代表(全国9所高职院校之一)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当选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单位,2018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教育部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并交流发言,2019年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参加第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交流发言。学校是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面对高职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自觉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面向产业的开放意识、密切企业的合作意识、工学结合的培养意识、对接区域的服务意识、促进就业的民生意识、应用研究的学术意识,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应用型高校。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重庆机器制造学校。1956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建;2000年,重庆机器制造学校和重庆机械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校从九龙坡区袁家岗整体搬迁入驻渝北空港仁睦滩新校区。学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业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9-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研发)中,学校获得“5*+”好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前1%),位列全国第10位,西南地区第1名。2019年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职成司遴选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和“学生管理50强”;《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中,学校是全国仅有的三所获得“育人成效50强”“教学资源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的院校之一。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项目19个,位居全国前列,重庆第一。学校主要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就业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人才培养层次包括全日制专科和本科(本科为“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方式)。学校占地1365.9亩,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0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0亿。现有校内实训(中心)基地27个,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已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心)4个,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等市级实训基地8个。智能制造共享实训基地被列为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万余册,电子图书147万余册,电子专业期刊11825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90人,其中专任教师595人,正高职称70人,副高以上职称15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358人,其中博士66人,双师型教师476人,聘请企业、行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师资队伍412人。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第五届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重庆市技术能手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管理与航空服务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通识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招生专业51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6个,市级骨干专业等市级专业14个。主体专业与国家重点产业、重庆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两江新区“3331”产业契合度达92.5%。学校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持或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7个。学校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坚持德技并重、分级分类培养。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创新“三为”育人理念,引导学生踏实为人、用心为事、积极为业,引导学生成为有品德之人,有品质之人,有品位之人。学校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三位一体”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了专业能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综合素质提高四大平台,先后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108个,其中一等奖19个。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13个,获奖总数在重庆市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已累计培养12万余名毕业生。近年,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在98%以上,多项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千名毕业生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全国顶尖级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30余名毕业生作为企业技术代表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技术服务。就业质量高,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一致认可。学校先后开展了15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组织教师赴海外研修300多人次,140余名教师获得海外师资资格证书。学校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开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会计专业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与德国GBS经济与技术专科学校等德国高校合作筹建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联合培养项目5个,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9个。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俄罗斯设立中国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坊”,该项目已纳入经教育部、外交部审核同意的 “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国家框架,在埃塞俄比亚和沙特阿拉伯挂牌成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和”鲁班工坊”,共培养当地技能人才450人次。组织400余名学生先后赴国(境)外开展游学、交换、带薪实习等,学校打造鲜明的来华留学教育特色品牌,确定了旅游管理等47个留学生招收专业,吸引4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和进修。学校是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项目的项目院校,是重庆市市属公办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是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务。紧密对接30余个区县、200多家企业、100余所中高职学校,以国家示范技能鉴定所、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等,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承接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市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服务近百项,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到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非学历培训达到6.3万人日/年,近三年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证书获取人数共计2.2万人次,全力打造出“重工培训”品牌。与阿里云、长安集团、成飞集团、华为、重庆长江航运集团、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学校现有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等3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9个应用技术研究所(中心),近年,学校共获市级以上课题170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文章1065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401种;国家专利授权671件(发明专利66件),软件著作权41项。横向项目到款数971.76万元,纵向科研到账经费681.9万元。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校园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机械行指委模具专指委主任单位、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先后三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魅力校园、中国特色办学职业技术学校、中国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2项;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市级荣誉22项。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校训,坚持“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立足重庆,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朝着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阔步前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重庆电气工业学校于1953年5月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成立,后更名为重庆电力工业学校,是全国首批七所电力中等专业学校之一。1953年9月更名为重庆动力学校。1958年更名为重庆电力学校。1980年和1994年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首批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单位。近年来,学校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学校设有电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素质教学部、体育部等6个教学院部,18个行政教辅部门和2个校办产业公司。开设了23个专业,专业覆盖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等5个专业大类。学校专业设置以电力技术类为主,覆盖发电、输电、供电、配电和用电等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现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7个,重庆市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专业2个,市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骨干专业7个。学校建有行业特色突出、国内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87个。其中,智能变电站运行实训室、火电厂三维仿真实训室、汽轮机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实验室等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电子产品设计与组装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在支撑电子信息、物流等专业建设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利用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85个,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要求。学校不断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校企“五联合”(校企联合制定计划、联合组织教学、联合开发课程、联合聘任教师、联合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55门,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学校拥有重庆市高校教学团队8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电力新技术应用推广专家17名,国家注册工程师10名,高级技师及技师87名。在职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职称91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专业对口率达89%。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每年占全校毕业生签约人数的35%左右,每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每年有7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型重点电力企业入职。两大电网公司、两大核电集团、五大发电集团等千余家电力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始终将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录用的首选,每年都到校招收大量应届毕业生。学校是全国首个与中国广核集团进行“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每年向其输送优秀毕业生。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估机构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薪酬水平、就业稳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在国内同类院校居领先地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中国航天工业部“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 ◆ 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高职院校” ◆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重庆市财政支持“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计算机类)培训基地”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 ★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美丽的山城重庆,一个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山青水秀,丰姿卓越,孕育了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西南航天职工大学,始建于1983年4月;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08年3月更名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确立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和“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8年被确定为“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的关怀和指导下,历经三十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以“敢为人先、严谨务实”的作风,逐步形成了“开放办学、科学管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勤学、自强、敬业、创新”的优良校风。 学院现有江北校区和江津校区,共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高职在校学生93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2.5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46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 60万余册,并配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 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酒店管理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是重庆市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院依托航天企业、重庆地方企业和国防部队,建设了20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社科系、艺术设计系、学前教育系、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教学单位,开设有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会计、空中乘务、园林工程技术、学前教育等37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专业。学院已建成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6个,重庆市财政支持的重点或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高职示范专业4个,重庆市高职特色专业2个。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20门。教师主、参编教材200余部,15部列入国家规划教材;承担各级科研、教研项目300余项,取得教科研成果134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10余项;科研教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0余项。 师资队伍 学院有教职工478人,其中专任教师308人,教授2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10人,讲师、工程师15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2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其中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和市级专家库成员13人。学院还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聘任3位两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聘请航天军工等企事业单位百余名技术、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学院还有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37个和8个通识课程教研室。其中有6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航天七院优秀班组6个。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了“校企一体、产学结合、职业导向、立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建设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国防事业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社会职业培训及其他社会服务,成为国内知名、业内有影响力的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建校以来,为航天和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大专毕业生,多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骨干。2010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等级奖130余项,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级奖30余项。近年学院毕业生初始就业率在97%以上,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名列重庆市高校前茅,连续四次获得重庆市学生就业工作表彰。 学院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是“航天科技集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航天科技集团管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 “重庆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近年来,为航天和重庆市企事业单位培训职工4万余人次。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航天军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学院先后被授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航天七院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招生考试先进集体”、“重庆市人事考试考务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北部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园林式单位”、“市容整洁单位”、“绿化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目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第七研究院、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职工努力发扬“航天三大精神”,以创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崭新目标为引领,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一体”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与航天和国防企业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办学校企合作的典范、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典范和国内知名、业内有影响力的航天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3月成立的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1973年10月更名为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7月,合并原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等教育师范专科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组建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改建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获批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实施的 “‘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 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教育部“云数融合 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共建儿童研究院,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和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学校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600.31万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纸质图书115.09万册,数字图书277.71万册,有83.4TB在线图书资料和专题数据库资源。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3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点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2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115项,其中国家级476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于重庆市高校平均水平。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6.22%;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6.95%;双师型教师占比23.03%。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科委等研究开发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66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8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9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3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重庆市发展研究奖3项。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5个。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国际学院与美国、英国、西班牙开展合作办学并与60多所国际和港台地区教育机构及院校开展了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签订合作协议393个。6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学校形成“锲而不舍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 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培育出“正德厚生·博学善教”“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优良教风和学风。面向新时代,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四个扎实”和“三个作用”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213 2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