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厚板热处理线常化控冷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该项目是北京科技大学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的自选项目。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宽厚板大型热处理线(常化+控冷),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了提高中厚钢板连续热处理线的装备水平及制造能力,实现我国民用及军用高品质、高强度、高韧性钢板能够自主生产的战略目标,国家决定对原三板厂进行改造。该项目的研究开发和成功应用不仅适时结合国家改造的大需求,而且填补了国内空白,采用低碳微合金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了产品性能的合格率、扩大了热处理钢板的厚度规格,解决了高强度结构钢强度偏低的问题,降低了碳当量,大大改善了钢材的焊接性能。主要技术亮点在于:   (1)通过技术集成,完成了宽厚板的常化+控冷生产线建设,其中常化+控冷技术属国际首创。(2)自主开发的辊底式热处理炉自动化控制系统(L0级,L1级,L2级)属国内首创。控制技术达到宽厚板热处理炉的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L2级数学模型的应用完全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地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在设计上对国内外辊底式热处理炉先进技术进行了集成优化,使炉温控制精度在±10℃以内,产品合格率达到96%以上。(4)该生产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成功开发了多个高强度、高韧性产品,其中Q460E/Z35特厚钢板已应用于奥运场馆"鸟巢"工程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粉末状磁性吸附剂与常压质谱源的联用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状磁性吸附剂与常压质谱源的联用分析方法,将磁性吸附剂加入到样品溶液 中,进行振荡混合后,在外加磁铁作用下弃去上层液体,加入清洗溶剂对磁性吸附剂进行清洗,再用磁 性毛细管吸附磁性吸附剂,然后置于解吸电离离子源下进行解吸附离子化。本方法能实现目标分析物的 富集及除去主要干扰物的目的,使得分析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且实现了粉末状磁性吸附剂直接与常压 质谱源的联用分析,简化了分析过程,整个分析过程可在 3 分钟内完成。 
武汉大学 2021-04-14
西湖大学刘志常团队提出合成三叶结新策略|Nature Synthesis报道
刘志常经常调侃自己是一个在分子层面“纠结”的人。在西湖大学,他带领着一个“异想天开”给分子打结的实验室。被打了结的分子,除了空间结构的变化,还会如同弯弓一样呈现出张力,科学家得以借此调控分子的性质,并探索新应用可能。
西湖大学 2022-10-21
一种鲜切果蔬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杀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鲜切果蔬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包括绝缘材料介质板的箱体、小箱体、套管,等离子体发射装置、等离子体发生器、搁物容器、调节旋钮等部分;箱体内设有小箱体,小箱体底部设有可以调节高度的调节旋钮;等离子体发射装置设置有电源开关、功率调节旋钮、时间调节旋钮,通过线路穿过设有绝缘材料套管进入小箱体,与常温常压等离子体发生器相连,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板上设有10‑20个的针头式发射电极,通过调节旋钮实现极距的调节,下极板上方放置盛放鲜切果蔬的搁物容器。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杀菌过程中保持了果蔬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适用于工程机械的定轴式动力换档变速箱
成果描述: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所用变速箱大多为传统的行星式变速箱,有二进一退共三个档位,与这种变速箱配套的液力变矩器为四元件液力变矩器。这种传动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但传动效率低,油耗大。 我们开发的定轴式多档位动力换档变速器具有九个档位,前进六个档,后退三个档,可以根据需要变为前五后三或前四后三等形式。该变速箱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多片式摩擦离合器为换档元件,电液先导控制换档,换档时不需切断发动机动力,换档快捷平顺;与三元件液力变矩器配套,系统传动效率高,能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轴降可根据需要改变,输出轴两端可以直接输出动力,不需要分动箱;可直接在箱体上设置取力口;易于实现系列化。该种变速箱可广泛应用于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挖掘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市场前景分析:该产品广泛应用于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挖掘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其市场前景广阔。定轴式多档位动力换档变速器和单级单相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组合的传动形式是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国内老式传动系统将逐渐淘汰。目前,各大主机厂所用的该类型变速箱以进口为主。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档位:前六后三、前五后三、前四后三。 传动比:0.65—5.4等比分配。 功率:150hp—220hp 轴降:400mm、500mm、550mm 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智能化铝合金螺旋焊管定尺跟踪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铝合金螺旋焊管定尺跟踪锯,用于解决对铝合金螺旋焊管平面切割的技术问题。一种智能化铝合金螺旋焊管定尺跟踪锯,包括电锯框架、切割机构、托举机构和随动夹持机构;电锯框架整体采用V形结构,其下端通过可前后滑动的安装在下方的随动导轨上;切割机构、托举机构以及随动夹持机构分别安装在电锯框架的两侧;托举机构包括从侧方滚动托举铝合金螺旋焊管的托举滚轮;随动夹持机构包括从侧方滚动夹持铝合金螺旋焊管的随动夹持滚轮,以及用于驱动随动夹持滚轮相对铝合金螺旋焊管移动的动力件;切割机构包括切割旋转锯、用于驱动切割旋转锯转动的切割驱动电机和用于带动切割旋转锯、切割旋转锯相对铝合金螺旋焊管移动的切割位置调节动力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一种 VSC-HVDC 控制系统的 PI 参数整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VSC-HVDC 控制系统的 PI 参数整定方法,本方法基于矢量电流控制策略,其采 用的电流内环和电压、功率外环控制均通过 PI 调节器进行串联校正。因此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 PI 调节 器的参数,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方法考虑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上升时间、抗 干扰性能三个指标,将电流内环、功率外环、直流电压外环分别设计为典型的 I 型环节,典型的一阶环 节和典型的 II 型环节,思路清晰,易于实现,使得控制系
武汉大学 2021-04-14
常压烟气中二氧化碳大规模吸附捕集成套技术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造成的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向人类敲响了警 钟。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二氧化碳 (CO2) 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由于我国 煤炭能源占总能源70%,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需求量越来越大,CO2排放量逐年上 升,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我国在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的压 力将会越来越大,妥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非化石能源体系完整建立前,CO2捕集和封存的技术 (CCS) 具有减少成本及增加实现 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针对燃煤电厂、钢铁冶金、水泥建材和石油化工等大型工业常压 烟气的巨大烟气流量和流速,提高了大规模CO2捕集系统运行的费用和技术难度,现有的分离 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将CO2进行封存还是资源化利用,高效、低能耗的CO2捕集分离 技术是目前的主要瓶颈。吸附法因其设备简单、能耗低、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低腐蚀性、过 程放大规律简单等因素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捕集分离CO2气体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重要 备选技术之一。 燃煤电厂、钢铁冶金、水泥建材和石油化工等主要工业烟道气中CO2的大规模、低成本 捕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的创新和集成才能完成,涉及新型高效吸附材料开发、循环吸附/脱附 工艺优化、吸附设备设计、捕集过程与烟道气除湿除杂质过程及后续压缩液化利用或者封存过 程的系统集成优化、工厂低品位余热的合理利用。 华东理工大学对吸附法捕集CO2关键技术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引进欧洲先进的 吸附捕集技术,建立循环吸附/脱吸过程的数学模型,开发两级多塔循环吸附捕集CO2工艺模 拟优化软件包。已设计和建设年处理量20万标米的常压烟道气CO2吸附捕集中试示范装置,捕 集能耗比现有技术能耗下降20%以上,形成成套自主的CO2吸附捕集技术,为国家CO2减排计 划提供先进技术支撑。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氨法-塔式常压捕集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及工艺
一种氨法-塔式常压捕集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及工艺,包括稀氨水供给装置等,二氧化碳吸收塔包括罐体等,罐体顶部设有排气管,稀氨水供给装置通过管路与第一喷淋装置连接,引风机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伸入罐体下部,罐体底部、第二泵、第二换热器、结晶槽、离心机、母液槽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母液槽、第三泵、第二喷淋装置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第二、三泵的进口之间连接第一管路,高浓度氨水储槽通过管路与第一泵连接,第一泵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淋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冷却水进水管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管连接在一起,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调节阀。本发明减碳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系统结构简化、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廉。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稀土掺杂非磁过渡金属对“铁磁/非磁”纳米自旋泵浦器件的磁性调控
成果介绍铁磁(FM)/非磁(NM)结构的双层膜中发现的自旋泵浦(spin pumping)效应是磁学和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研究兴趣。它和铁磁层自旋极化电流相关,同时又和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有直接联系。本项目采用具有较高的自旋轨道耦合系数的稀土金属调制非磁层,运用铁磁共振和输运两种方法,并结合结构、磁性和同步辐射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稀土掺杂对铁磁/非磁过渡-稀土合金(Py/NM-RE)复合纳米双层膜的结构和界面的影响,得到自旋泵浦强度、界面混合电导以及非磁层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自旋扩散长度的调控规律。从而探索该复合纳米双层膜中的界面自旋泵浦效应和非磁层自旋轨道耦合对自旋动力阻尼的影响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开发新型复合磁性材料和新型强自旋-轨道耦合的非磁材料,有利于集成多功能自旋器件。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