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各种果蔬、天然植物保健功能饮料开发
成果描述:功能饮料作为保健食品的一种剂型,兼具了饮料的可口性和保健性,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很多果蔬和天然植物原料本身含有丰富的功能原料,如桑椹、石榴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原料,对抗氧化,美容,调节人体肠胃等功能具有辅助疗效。我们利用先进的提取工艺和萃取技术和科学的组方,将普通的果蔬和植物原料开发成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饮料,满足现代人群日益增加的对健康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市场前景分析:转让技术,已经成功转让桑椹、石榴、苦荞、玫瑰、天山雪菊等几项天然植物功能饮料。保健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符合中国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等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水溶性叶黄素保健饮料的研发
成果描述: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与某些藻类生物中的天然色素。叶黄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2,分子量为568.85,是一类含氧类胡萝卜素。它对于恢复和改善视力有相当的成效,最新研究的结果表明叶黄素除对视觉有保护所用外,它还具有预防白内障、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尽管叶黄素在果蔬中普遍存在,但其含量却极其微少,日常饮食摄入不足以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纯品叶黄素不溶于水,因此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饮料中时,需将叶黄素制成水溶性粉剂或水分散性乳液。微胶囊化的水溶性叶黄素具有水溶性好,颜色鲜艳,着色力强等优点,将其添加到饮料中,既营养保健,又填补了国内市场缺口,开发价值很高。但由于叶黄素是以微胶囊的形式存在于饮料中,因此加工处理、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都会影响其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好,微胶囊体系会被破坏,叶黄素就会游离出来,这样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使产品褪色。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市场的需要我们开发了这种叶黄素稳定性好的饮料,主要目标人群定位在用眼过度疲劳、需要提高免疫力的学生人群和电脑一族等。同时饮料饮用方便,营养丰富,不仅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时尚的心态,而且保证了对营养的需要,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分析:食品、保健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所用原料符合中国卫生部关于食品、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等均符合卫生部关于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竹叶茶饮料及竹叶功能成分制备
 竹类为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使用价值的药用植物之一。自古以来,竹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其性淡、微涩、寒、味甘, 具有清热利尿、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等功效。竹叶含有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竹叶多糖
西华大学 2021-04-14
桑葚系列健康食品开发
成果描述:桑葚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浆果,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此外还含有人体缺少的锌、铁、钙、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自古以来桑葚就被作为水果和中药材应用,现已被卫生部认定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我国历代的中医都公认桑葚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祛病延年的功效。我国桑葚资源丰富,但因其采收期短,鲜果不易保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前景分析:产业化成果,该技术目前已经成功转让一家企业。保健食品、饮料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将桑葚果干研制开发成新型的休闲保健食品—低糖桑葚果脯,其含糖量低、原果味浓、质地柔软、口感好,符合现代人对“天然、健康”消费理念的追求,适合于各种消费者食用。所用原料符合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等均符合食品饮料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功能性食品开发
将果蔬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高效提取后(或者各种果蔬超微粉)添加到面条、 面包、馒头等食品中,开发系列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性的 食品。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中试阶段/n该产品的核心是将生物活性多肽与高营养的谷物糊粉层结合起来开发的一种特殊医用食品。利用不同的蛋白酶降解不同来源的蛋白质,结合谷物糊粉层制备生产小分子多肽食品。该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用于癌症病人及免疫低下病人的辅助营养治疗,有利于其恢复或者改善其生活质量。生物活性肽是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是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易消化吸收,有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
武汉大学 2021-01-12
文蛤功能性食品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药学国家一级学科”建设工程资助开放课题“文蛤及其下脚料的深加工研究”,编号:PAPD(ysxk-2010)。【类    别】 功能性保健品(营养补充剂)。【剂    型】固体饮料、颗粒、咀嚼片、含片、口服液。【功能主治】补钙、改善学习记忆障碍、增强免疫功能。【处方来源】文蛤是江苏省沿海海域的优势贝类生物资源。项目主要针对以文蛤肉及其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12
高纤维谷物休闲食品
一、成果简介 以小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麦麸、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等副产品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谷物原料配合,生产各类高纤维含量的谷物休闲食品。这类食品的纤维含量能够达到 40%, 口感较细腻,适合于减肥白领、三高人群作为休闲食品或者补充饮食。这类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保质期长,口感与普通膨化食品相近,能够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同时,这类产品的 外观、色泽和口味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调整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食品品质快速检测技术
随着入民对食品的质量
西华大学 2021-04-14
肠炎患者代餐食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复发,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且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差,并且饮食中的致敏成分易造成疾病复发,重症患者只能依赖肠内营养液,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肠内营养液口感较差,通常通过鼻饲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产品针对IBD患者的营养需求,以谷物为基础开发了肠炎代餐产品,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产品对肠炎的调控功效,发现食用代餐食品后小鼠肠道的病理指征、炎症水平及肠道微生态具有明显的改善。此外,产品为天然谷物制造,口感优良,食用方便,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指标: (1)基础谷物的选择及营养复配:利用多种谷物和豆类为基础原料,以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为配比基础,通过蛋白质营养评价实验,选定合适的配比范围。辅以天然功能性配料等对其进行营养强化和感官优化。 (2)原料的加工技术: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对原料进行加工,确定最优工艺参数。 (3)动物模型的验证: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和慢性肠炎模型,饲喂代餐食品后发现与肠炎小鼠相比,代餐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病理切片显示病理指标改善,炎症水平下降,并且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变化,有益菌比例升高,有害菌比例降低。 技术创新点: (1)通过营养复配确定基础原料的最佳配比 (2)利用挤压膨化、超微粉碎等改善了原料的消化特性;利用天然功能性配料添加增强功能特性; (3)通过急性/慢性动物实验证实了代餐产品对肠炎的调控。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8-0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