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教授
中南大学测绘与遥感科学系主任
航空航天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教授,博导,中南大学测绘与遥感科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年入选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获遥感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6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017年获湖湘青年英才称号,2018年获国际电磁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主要研究领域为InSAR大地测量技术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欧洲、日本和德国空间局数据计划项目5项等,作为研究骨干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目前已在《Earth-Science Reviews》、《Journal of Geodesy》、《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和《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Kore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和《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编委等。
长年从事时序极化InSAR形变监测的理论、算法与应用研究,擅长引入和发展现代测量平差理论对InSAR模型进行优化,在多源数据融合、系统误差改正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在地震、断层活动、火山运动、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变监测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教育经历
[1] 2008.9-2013.4
中南大学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博士学位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2005.9-2008.6
中南大学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硕士学位 | 硕士研究生毕业
[3] 2001.9-2005.6
中南大学 | 测绘工程 | 学士学位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4.11-至今
中南大学 | 测绘与遥感科学系 | 教授
[2] 2013.6-2014.10
香港理工大学 | 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 | Postdoctoral Fellow
[3] 2012.9-2013.6
香港理工大学 | 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 | Research Associate
[4] 2009.12-2010.12
香港理工大学 | 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 | Research Assistant
朱建军,李志伟,丁晓利,胡俊,张勤,张杏清,谢荣安,陈国良,戴吾蛟,冯光财,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
朱建军,李志伟,丁晓利,胡俊,张勤,张杏清,谢荣安,汪云甲,戴吾蛟,冯光财,王琪洁,许兵,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
程正逢,曾渠丰,胡俊,张健,李志伟,石克勤,张奇,邹贤尧,陈功,杨长江,INSAR应用于电力工程关键技术,电力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
朱建军,丁晓利,李志伟,胡俊,汪云甲,张杏清,谢荣安,汪长城,王琪洁,戴吾蛟,冯光财,InSAR 高精度地表形变测量的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李志伟,丁晓利,朱建军,许文斌,胡俊,冯光财,汪长城,InSAR大气影响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
胡俊,国际电磁学院青年科学家奖(Young Scientist Award Sponsor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s Academy),2018
胡俊,国家“四青人才”,2017
胡俊,湖湘青年英才,2017
胡俊,基于现代测量平差的InSAR三维形变估计理论与方法,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6
胡俊,科技部遥感青年科技人才,2015
胡俊,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2014
[1]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2]基于方差分量估计与应力应变模型的InSAR三维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3]一种无需地面辅助的升降轨InSAR监测沉降区绝对地表形变方法
[4]一种基于时域离散InSAR干涉对的矿区地表实习形变监测方法
[5]一种利用InSAR反演地下流体体积变化和三维地表形变的方法
[6]一种利用单个InSAR干涉对获取矿区地表三维形变场的方法
[7]一种基于InSAR技术的矿区开采监测方法
[8]InSAR监测高速公路路面沉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