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高亮

2022-01-13 10:04:19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关键词: 轨道工程 交通运输
专家职称:

教授

专家职务: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擅长领域: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所在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专家介绍:

高亮,1968年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本硕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的轨道学科专家,主要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轨道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科研特聘教授,北京市轨道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获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主要研究方向是轨道工程与工务管理、轨道交通运输及道路交通运输。

专家履历:

教育经历:

1980、9~1986,7,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上初中、高中

1986,9~1990,7,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上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1990,9~1993,6,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上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

1993,9~1997,3,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系上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学位

1997,4~1999,7,北方交通大学铁路、公路、水运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博士后毕业

工作经历:

1999,7~2000,9,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轨道结构室讲师、室主任

2000~2004,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轨道结构室副教授,室主任

2001 ~2003, 京秦提速改造工程蓟县-丰润段总监理工程师

2002,10~2008, 北方交通大学科研特聘教授

2004,6~2007,2 北京(原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2004 ~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其中2012年晋级为三级教授,2014年晋级为二级教授

2005 ~ 至今,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3~2006,8,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做访问学者,期间在欧洲(德国、法国等)就高速铁路相关内容考察学习一个月

2007,3~2011,7,北京(原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道路与铁道工程系系主任

2011,7~至今,副院长、院长,北京(原北方)交通大学二级教授,"111"引智基地负责人,北京市轨道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轨道工程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北京市轨道工程科普基地主任、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及安全建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等。

所获奖项:

[1]个人荣誉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大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20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会,2018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2014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安全服役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2017;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201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2016

第十一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成就奖,詹天佑科技基金会,2012

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2016

京沪高速铁路十大技术创新人物,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总指挥部、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010

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优秀监理工程师,铁道工程建设协会,2003

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北京交通大学专项奖,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2008

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第二层次人选,2014;卓越百人第一层次人选,2018;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1

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交通大学,2005

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北京交通大学,2007

[2]科技奖励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碎石道床力学分析,高亮、徐旸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21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2019(排名1)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系统减振成套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0(排名3)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2017(排名1)

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2013(排名1)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排名1)

高速铁路长大桥高架站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应用,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1)

一种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试验模拟系统,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排名1)

时速350公里60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8)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再创新系统,铁道学会特等奖,2014(排名21)

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系统研究,铁道学会特等奖,2015(排名19)

严寒铁路高速铁路建造与维护技术,铁道学会特等奖,2015(排名21)

高速铁路轨道设计理论体系及在关键结构技术中的应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排名3)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9(排名4)

时速250公里60kg/m钢轨18号道岔,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排名17)

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成套关键技术,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2014(排名5)

重载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技术,铁道学会二等奖,2014(排名4)

复杂线路条件下寒冷地区无缝线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铁道学会二等奖,2015(排名2)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结构理论及试验研究”,技术创新特等奖,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总指挥部、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2010(排名3)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3]教学奖励

轨道工程,高亮等编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021

产出导向,产学联合,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6),2018

依靠行业优势,依托重点学科,创建一流重点学科专业/方向,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8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校级一等奖(参加),2008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校级一等奖(参加),2008

轨道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校级二等奖,2008 铁路轨道校级精品课程,校级,2008

轨道工程,校级优质课程,2015

主编的《轨道工程》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1),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

主编的《轨道结构》教材获得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16)

指导的“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分布规律与气温关系的试验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奖三等奖,2016.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学术成果: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团队负责人。担任多个国家、省部级平台理事、委员,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杰青、自然基金函评/会评专家。长期致力于高铁线路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解决了多个重大技术难题:建立了列车-无缝线路-无砟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创立了长大桥、高架站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和方法;创建了无砟轨道空间实体及反演再设计方法;研发了Π型台后锚固体系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863课题、铁道部重大及横向项目40余项,总经费8000余万。发表论文110余篇,SCI、EI60余篇。形成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8项,形成行业标准7项。获省部级特等、一等、二等奖各4项,无缝线路成果支撑了“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国家特等奖,主持项目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铁道学会特等奖(高校主持首获),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一等奖。获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京沪高铁十大技术创新人物等。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沪、哈大等数十条高铁,并推广应用至泰国、印尼等,是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