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江南大学刘和教授团队在二氧化碳微生物电还原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采用酚醛树脂交联和碳酸钙模板改性技术,将富含氮、氧元素的废弃蓝藻生物质升级为具备发达孔隙结构和优异电催化性能的三维多孔电极材料。
[详细]
江南大学 2025-02-27

陕西师范大学绿色催化与合成团队在《JAC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化学化工学院绿色催化与合成团队薛东教授团队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双功能、空气稳定且对光敏感的镍(0)络合物 Ni(0)(DQ)dtbbpy(dtbbpy = 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Ni-1)。
[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2025-02-27

陕西师范大学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成果

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构建多态极性纳米微区(PNRs)共存的异质结构,并通过相场模拟方法和球差透射电镜手段对这种结构进行了直观可视化分析。
[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2025-02-27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平教授团队揭示前列腺癌铁死亡调控的新机制

该研究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方法及动物模型实验发现:VSTM2L与VDAC1存在直接相互作用,且VSTM2L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VSTM2L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敲低VSTM2L能够引发前列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VSTM2L敲低可导致VDAC1与HK2的解离,进而促进VDAC1的寡聚化,最终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2025-02-27

物理与天文学院刘言东与合作者提出鉴别马约拉纳费米子新方法

近日,物理与天文学院刘言东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曹庆宏、匹兹堡大学程焜合作提出了基于快度分布的鉴别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新方法。
[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 2025-02-27

物理与天文学院马宇翰与合作者提出能在最大功率下趋于卡诺效率的极简热机模型

近日,物理与天文学院讲师马宇翰与德累斯顿系统生物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梁师翎(物理学系2018届本科毕业生,2024年博士毕业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合作提出了一个做功物质具有能级简并度的最小生化热机模型[图1(a)]。
[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 2025-02-27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舒靖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第二语言写作期刊》)发表论文

近日,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舒靖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第二语言写作期刊》)发表论文“An exploration of CFL learners' metaphor us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Effects of genre and topic”。该项成果是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高级汉语二语者作文中隐喻产出能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成果。
[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 2025-02-27

北师大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增温对不同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和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Short-term warming supports mineral-associated carbon accrual in abandoned croplands”的研究论文。
[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 2025-02-27

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金星和沈卡团队与合作者以“Switchable long-distance propagation of chiral magnonic edge states”为题在《自然·材料》上发表学术成果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多家单位通过近十年的合作努力,率先提出材料对称性人工操控的新策略,在传统关联电子La0.67Sr0.33MnO3薄膜中同时优化了电子和自旋结构,使之在室温下兼具超低阻尼系数与超长磁螺旋序(图a)。
[详细]
北京师范大学 2025-02-27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大可教授团队在微生物腐蚀机制研究领域实现新突破

近日,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福会教授团队徐大可教授课题组在微生物腐蚀机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首次揭示了电活性微生物通过直接/间接电子传递协同加速不锈钢钝化膜破坏的分子机制,为微生物腐蚀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详细]
东北大学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