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Nature》报道北航曹晋滨院士团队刘成明等人关于遥远地球空间出现合声波的新发现

《Nature》期刊在线报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曹晋滨院士团队刘成明等人与来自美国和瑞典的科研人员,在地球空间合声(chorus)触发机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详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2-26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物理学院杜轶/庄金呈研究团队在实现多重可控拓扑相变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近日,北航物理学院表面物理与量子物质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合作,在实现多重可控拓扑相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详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2-26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北航樊瑜波教授/李晓明教授/李林昊副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具有各向异性细胞引导和抗粘附丝素基涂层的Janus脱细胞膜用于硬脊膜修复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Janus小肠黏膜下层(SIS)膜材料,通过在SIS表面涂覆丝素基水凝胶涂层,实现了对硬脊膜修复和防止硬膜外粘连的双重功能:内层丝素蛋白(SF)和甲基丙烯酰化丝素蛋白(SilMA)复合(SFMA)微沟槽涂层可引导细胞定向生长,促进硬脊膜再生。
[详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2-26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发樊瑜波教授团队新成果:用于神经监测和修复的可降解外周神经接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樊瑜波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一种用于神经病理性损伤修复和监测的生物可降解外周神经接口”(A biodegradable and restorative peripheral neural interface for the interrogation of neuropathic injuries)的研究论文,首次实现了对神经修复效果的实时动态监测,还可用于对神经瘤的早期诊疗。
[详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2-26

《Biomaterials》刊发北航樊瑜波教授团队最新成果:水凝胶微孔结构精准调控实现无疤痕皮肤再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樊瑜波教授/侯森助理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通过液-液相分离精准调控技术,开发出具有连续微孔网络的可注射水凝胶颗粒和基于颗粒的水凝胶支架(PPG),通过微孔结构精准调控实现了伤口无瘢痕愈合,为组织再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详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5-02-26

郑元世教授团队在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上取得新进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智能体研究中心郑元世教授团队通过引入了智能体及邻居的历史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信息的一致性协议并建立了该协议下显式的一致域。
[详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5-02-26

长安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发表研究成果

论文设计了支持细粒度重加密和撤销的新型加密原语(称为可穿刺身份基细粒度代理重加密),提出了车联网中支持细粒度擦除的灵活选择性数据共享(FSDS-FE)方案。
[详细]
长安大学 2025-02-25

生命学院符雷蕾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研究性论文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于心衰潜在治疗的新型选择性靶向SIRT3的小分子激动剂——喜树碱衍生结构类似物2-APQC。
[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 2025-02-25

生命学院孟涛团队在Small发表研究论文:受细菌启发的聚电解质囊用于释放生物分子

受细菌通过尿素分解通路在其自身表面形成碳酸钙颗粒的启发,并基于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全水相乳液以及催化领域的工作积累,作者提出在聚电解质复合物中原位矿化产生碳酸钙颗粒,以稳定聚电解质复合物,实现在生理环境中缓释药物。
[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 2025-02-25

生命学院“生命分析技术与材料”实验室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研究论文

本实验室在MIPs制备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配位键这一可逆共价键,制备具有超薄分子印迹层的新思路,开发了一种金属亲和定向表面印迹技术,成功制备出缬沙坦(VAL,分子量435.52,选择性抑制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型的小分子药物,非传统分子印迹技术理想模板)MIPs。
[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