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模拟和优化(CAE)技术
在棒、线、型、管材等轧制工艺制度制定中,首要任务之一是进行科学的孔型设计。孔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轧制效率、产品质量和实际操作条件等。型材轧机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提高孔型设计质量和优化轧制工艺制度(包括速度制度等)来实现。传统孔型设计主要是依据经验试(凑)错法(Trial & Error),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试轧和修正才能轧出合格产品,研发周期长、成本大。 本项目《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模拟和优化技术》以现代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为核心进行孔型设计,采用反映轧制过程多阶段、多影响因素的精确数学模型,在满足咬入及变形条件、孔型中稳定条件以及设备能力和电机负荷等限制条件下,进行孔型优化设计,既获得满足要求的轧材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等,又达到高效率生产的目的。其设计系统的核心是应用计算机优化获得最佳孔型系统、轧辊及孔型配置以及最优工艺控制方案和工艺控制模型,还可以对孔型设计结果进行计算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用计算机模拟和优化加速孔型设计进程、提高孔型设计质量(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共用性等),减少或代替试轧过程。 可应用于下列各类棒、线、型、管材等轧制过程的孔型设计: 简单断面、复杂或异形断面型材等。 棒、线、型材及管材等孔型设计,包括:螺纹钢筋、圆钢、方钢、角钢、槽钢、工字钢、轻轨、重轨、扁钢、球扁钢、H型钢、T型钢等各类型材;热弯或冷弯型材等;管材孔型设计等。 连续式轧机、半连轧、万能轧制法以及横列式轧机等。 钢种:各类碳素钢、碳结、优质碳结、各类合金钢和特殊钢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螺杆、螺旋形管成型新工艺和设备
近年来螺杆、螺旋形管在我国空压机、冷冻机、螺杆泵、塑料机械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国螺杆空气压缩机、冷冻压缩机、泵、塑料机械不但在设计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在制造技术上更加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这四大类机械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此应该对我国螺杆制造技术的现状和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尽快追踪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使我国螺杆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早日达到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为提高螺杆设计制造质量;应从扩展品种、规格;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和售价三方面狠下工夫。提高制造技术的关键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管材深加工科研小组”开发的螺旋管(杆)高效成形新技术即属于螺杆、螺旋形管制造技术的关键新工艺与设备。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城市复合空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设备
中国经济发达城市群,特别是珠三角等地区,工业和人口密集。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呈现复合型特点, 除了人们熟知的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等二次污染,还包括甲醛、甲苯等有毒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恶臭气 体和细菌病毒等,而这些污染物往往毒性更大、危害更严重,严重破坏空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极大制约了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复合污染物不仅存在大气中,也广泛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类室内环境。城市空气污 染来源广泛,包括汽车、燃煤、工业过程和生活源等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也包括二次污染。目前人们往往 更多关注雾霾和颗粒物污染,而往往忽视了我国大气污染复合型的特点及其危害,特别忽视了城市建筑等 人类活动场所环境中空气污染。
中山大学 2021-04-10
VR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研发咨询服务
朱立新博士,山东沂南县人,中科院自动化所所博士、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目前任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实验室联席主任,研究生导师。 曾经在中国科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从事芯片研发、VR硬件、物联网等工作,在英特尔公司、美国科胜讯半导体、国内北斗星通公司、武汉梦芯科技公司、爱奇艺VR公司,从事过数字电视芯片、手机芯片、电力线上网芯片、北斗导航芯片及其终端、物联网、教育机器人、VR一体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等研发工作。 曾经作为主要技术工程技术研发总监,参与了国内某一线品牌VR一体机芯片评估选型,硬件设计研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应用层软件研发,歌尔工厂的生产,产品品牌的线上和线下技术咨询,围绕产品的融资。
辽宁大学 2021-04-10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人员监管系统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社矫人员监管系统”主要功能:每天可定时和随机方式要求社矫人员上传个人GPS位置信息,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从而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仅借助现有的智能手机,便实现对相关社矫人员行踪的实时监管,并有效杜绝监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社矫人员“人机分离”、“冒名打卡”、“照片刷脸”等现象。该系统已与现有社矫系统(蓝信、律兜)无缝对接。无人社矫厅版本已经投入使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TDCS差分传输信号发送方法和信号接收法
利用第一频谱遮罩序列和第一随机相位复序列,获得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通过对第一频域基础波形矢量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获得时域基础调制波形;将时域基础调制波形作为第一路基础调制波形,将时域基础调制波形进行虚数变换后作为第二路基础调制波形;将待传送的比特数据取k位后,再依照最右位最高位原则,获得所述k位待传送的比特数据的十进制映射值;随机获取第一十进制数和第二十进制数;通过移位循环调制,获得第一路调制波形和第二路调制波形;将第一路调制波形和第二路调制波形进行合成,获得发射信号,利用正交频分复用发射模块将发射信号进行发射。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构建开放性和国际化用人机制
北京大学认真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意见》,积极探索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师资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保障与配置体制等项改革,特别在教师分类管理、教师岗位聘任以及教师职称晋升标准等方面,坚持学术导向、国际标准,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改革模式,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
北京大学 2021-02-22
SARS-CoV-2感染和损伤胆管组织的研究
2020年3月17,复旦大学赵冰、张荣、林鑫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梁俊波合作在生物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Recapitula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holangiocyte Damage with Human Liver Organoids”,建立了人源类器官的SARS-COV-2感染模型,确定SARS-COV-2可以感染胆管细胞,并下调胆管组织中细胞紧密连接及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新冠病毒细胞嗜性、致病机制研究和后续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并提示胆管功能紊乱可能是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脏损伤的诱因。在本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人源肝脏类器官建立SARS-CoV-2感染模型,并研究其感染和损伤胆管组织的机制。人源类器官是由人体组织体外3D培养产生的,结构功能与体内组织器官高度相似的微型器官,可于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组织细胞行为。 研究者从临床肝脏手术中分离获取人胆管细胞,培育出可稳定传代的肝脏胆管类器官,应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对类器官中胆管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现长期培养的肝脏胆管类器官保存了ACE2+的胆管细胞类群,而此细胞类群在小鼠肝脏胆管类器官中并未发现。提示人肝脏胆管类器官可以模拟ACE2介导的SARS-CoV-2感染。接下来,研究者检测了类器官对SARS-CoV-2的易感性。研究者从上海一位COVID-19患者中分离并纯化了SARS-CoV-2病毒,接种感染来不同个体的胆管类器官。感染24小时后对类器官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ARS-CoV-2的核衣壳蛋白(N protein)在部分类器官胆管细胞中呈阳性,而未感染对照组无信号,显示病毒已经成功侵染并复制,受感染的胆管细胞还会经膜融合形成合胞体。对SARS-CoV-2基因组RNA的qRT-PCR分析显示,在感染后24小时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显著增加。这些数据表明,人胆管上皮细胞是SARS-CoV-2的易感宿主,并可支持病毒的活跃复制,人源类器官可作为研究病毒嗜性和致病机制的工具。感染48小时后,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示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死亡或抗病毒反应的激活。研究者进而关注和检测了病毒感染对类器官整体行为特性的影响。在体内稳态条件下,胆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实质细胞分泌的胆汁酸转运到胆管腔内排出。胆管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维持了胆管上皮的屏障功能,对胆汁酸的收集和排泄至关重要。研究者发现SARS-CoV-2感染降低了类器官中Claudin1的表达,提示胆管细胞的屏障功能可能被破坏。更重要的是,两个主要的胆汁酸转运蛋白,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ASB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CFTR)的表达在SARS-CoV-2感染后显著下调。这些数据支持SARS-CoV-2感染可以通过下调胆管细胞中紧密连接形成和胆汁酸运输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损伤胆管组织屏障和胆汁酸运输功能。提出COVID-19患者肝内病毒感染诱发胆管功能紊乱和胆汁积淤,进而导致肝脏损伤的可能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损伤肝脏中胆管上皮细胞
复旦大学 2021-04-10
多能源微网系统智能规划和全景评估软件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桂花多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桂花中提取的植物多酚类提取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桂花多酚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桂花与提取剂水溶液按照1g/15~60ml的料液比混合后于200~500KPa的压力下,80~200W功率进行微波提取,提取时间为3~20min;重复上述提取;2)、所得滤液合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桂花多酚提取物。该桂花多酚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抗肿瘤的药物或保健品,也可用于抑制5α-还原酶活性。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6 117 118
  • ...
  • 279 2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