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专家报告荟萃㉗ | 西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董发勤:践行两山论,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资源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理念融入资源类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高校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资源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服务行业区域高质量发展。今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7
加工第三代半导体晶片光电化学机械抛光技术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和碳化硅因其禁带宽、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和光电子等领域。各种氮化镓和碳化硅基器件是5G技术中的关键器件。将半导体晶片制成器件,其中的一个关键加工步骤是晶片表面的抛光。然而,氮化镓和碳化硅的化学性质极其惰性,半导体工业目前常用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无法对其实现高效加工。对此,我们从原理上创新发展了一种光电化学机械抛光技术,不仅可快速加工各种化学惰性半导体晶片(如:加工氮化镓的材料去除速率可达1.2 μm/h,比目前的化学机械抛光的高约10倍),而且可加工出原子台阶结构的平滑表面。设备简单,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厦门大学 2021-04-10
机械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性能预测及数字化设计技术
机械产品性能预测技术是在虚拟样机技术基础上,结合产品的特点和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汽车动力学仿真研究所现有成熟的产品性能预测技术有:1.刚度,强度及承载能力预测;2.疲劳性能预测;3.固有频率,模态及动态响应分析; 4.撞击性能预测;5.温度场,热应力场分析;6.汽车整车性能分析;7.建模造型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Si基微机械悬臂梁耦合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
本发明的Si基微机械悬臂梁耦合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结构包括悬臂梁耦合结构、功率合成/分配器、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和开关。悬臂梁耦合结构包括两组悬臂梁,每组悬臂梁由两个对称的悬臂梁构成,用于耦合部分待测信号,两个悬臂梁之间CPW传输线的电长度在所测信号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35GHz处为λ/4。功率通过输入端口对应的CPW信号线终端的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进行检测;频率检测通过测量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的合成功率实现;相位检测通过将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
东南大学 2021-04-14
Si基微机械悬臂梁耦合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
本发明的Si基微机械悬臂梁耦合直接加热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结构由悬臂梁耦合结构、功率合成/分配器、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和开关构成。悬臂梁耦合结构包括两组悬臂梁,每组悬臂梁由两个对称的悬臂梁构成,两个悬臂梁之间CPW传输线的电长度在所测信号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35GHz处为λ/4。功率通过输入端口对应的CPW信号线终端的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进行检测;频率检测通过利用直接加热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测量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耦合信号的合成功率实现;相位检测通过将两路在中心频率处相位差为90度的
东南大学 2021-04-14
面向工程实际的复杂机械装备全数字化设计及工程装备开 发
虚拟设计与仿真、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是 21 世纪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与战略制高点。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机型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能力。 实际工程应用对仿真环境提出的挑战,虚拟设计和仿真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十分苛刻。 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的装配有成千上万个零件装配,一个机械性能的仿真更需要进行几 十个工况每次若干小时的大量计算和接近实时的渲染。通过产品结构动态特性等全方位 的分析仿真,可实现面向实际产品原理、结构和性能的设计、分析、模拟和评测。运用 新技术,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了重大机械设备和施工装备的开发。如节段施工 架桥机;900t 运梁车、提梁机机电液一体化整机开发;大型开闭式屋顶建筑机械及控制 成套技术等。 技术指标 帮助提高创新产品研发的研发能力。提供大型机电液一体化机械装备全套技 术或开发 
同济大学 2021-04-13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青白散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大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2-26
面向高粉尘强腐蚀环境的新型取料检测机器人
针对高粉尘、强腐蚀、易结疤的恶劣工业环境,研究具有防尘、抗腐蚀、防结疤功能的机器人机构,并基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对颗粒物料进行自动取样和非接触动态在线检测,降低技术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时间长度,同时提高粒度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工作流程: (1)机械臂取料:从生产线上进行取样; (2)物料传送:对采集样本进行打散、干燥、运输; (3)粒度检测:基于机器视觉实现样本的非接触检测 (4)返还样本:将检测后的样本返还至生产线; 性能指标: (1)总体重量: 1000 kg; (2)取样行程: 1~2 m; 取样速度: 2-5 kg/min; 工作时间:24 h/天; (4)检测范围:直径 0.5-25 mm (5)重复精度:<2%  主要特点与功能: (1)采用仿生外骨骼、驱动器远置、自清洁机构实现机器人的防尘、防结疤; (2)通过双CCD提高检测精度与速度; (3)基于视觉伺服实现采样和检测速度的自动控制; (4)建立粒度检测数据库,实现检测结果的实现显示和历史数据的远程查询;(5)实时数据与生产控制DCS系统连接,将检测数据用于生产造粒参数控制      
燕山大学 2021-05-04
一种面向视觉监控的自动导航巡逻机器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车站、机场等大型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其保安巡逻 自动化需求将日趋迫切。目前依赖于人力巡逻或CCD定位监控已不能满足夜间保安的要求, 采用保安巡逻机器人实行定时、定点监控巡逻与不间断流动巡逻结合将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 案。 为了实现保安巡逻的各项功能,使系统在总体性能上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和方便性的要 求。远程操作计算机远离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现场,操作者通过这台计算机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 操作控制,其实现的功能有:网络通信、视频的解压缩和显示、非视觉传感器信息的可视化显 示、移动机器人工作状态的显示和接收操作者通过控制设备对移动机器人下达的控制命令。 移动机器人平台由移动机器人信息处理及操作系统、道路识别系统、视频采集系统、非视 觉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组成,其中移动机器人上位机系统实现的功能有:网络 通信、视频信息压缩、视频信息识别、非视觉传感器信息的处理、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和运 动控制。本项目创新点如下: (1) 基于区域矢量化道路识别 对车道线进行区域矢量化,并对获取的车道线进行数学分析及建模,用以后续的自动导航 控制。 (2)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自动导航 本巡逻机器人自动导航系统采用多信息融合,结合视觉信息和GPS定位。视觉信息用来识 别车道线进行导航,而GPS可以提供必要的导航信息,对视觉信息的不足进行补充。 (3) 巡逻机器人组网及远程控制 巡逻机器人控制系统接入无线网络,可以通过控制端PC对机器人发送指令,使其按所发 送的指令自动到达指定站点。机器人之间应该也能够互相通信,这样才能够及时的避免冲撞以 及交换信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7 158 159
  • ...
  • 257 2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