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相变存储器的非易失性逻辑门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存储器的非易失性逻辑门电路,包 括第一相变存储器、第二相变存储器、第一可控开关元件和第一电阻; 第一相变存储器的第一端作为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相变存储 器的第一端作为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可控开关元件的第一端 与第一相变存储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元件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相变存储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 接地;第二相变存储器的第一端作为与门电路的输出端。本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 SiCx 织构的硅量子点浮栅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SiCx 织构的硅量子点浮栅非易失性半导 体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硅衬底,在硅衬底上掺杂形成的源导电 区和漏导电区,以及在源漏之间的载流子沟道上依次生长的隧穿氧化 层、电荷存储层、控制栅氧化层及金属栅层;所述电荷存储层包括 SiCx 织构和横纵向均匀分布于 SiCx 织构中的硅量子点。本发明有效利用硅 量子点-SiCx 织构间的隧穿势垒,构成了控制栅氧化层-SiCx 织构-Si 量子点-SiC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超注入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存储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超注入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存储叠层能带设计,在实现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特性;通过横向电场设计以及器件的仿真模拟设计,利用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原子级薄层特性,显著增强最大横向电场从而提升电荷的注入效率,实现存储器中电荷的超注入机制,进而实现闪存的亚纳秒编程。本发明存储器在维持十年数据保持能力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电荷注入效率,将编程速度提升至亚纳秒,为解决电荷存储领域超快编程和长保持时间无法共存的重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 2021-01-12
一种非易失性三维半导体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易失性三维半导体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包括多个垂直方向的三维 NAND 存储串,每一个三维 NAND 存储串 包括水平衬底、垂直于衬底的圆柱形半导体区域、分别位于半导体区 域上、下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包裹圆柱形半导体区域的隧穿电介 质、围绕隧穿电介质上、下分布了多个分立的电荷存储层、包裹了隧 穿电介质以及多个电荷存储层的阻隔电介质层、与绝缘层相堆叠的控 制栅电极;圆柱形半导体区域包括多个存储单元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阈值电压可调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阈值电压可调的薄膜晶体管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用途,薄膜晶体管的顶栅、阻挡层、存储层、隧穿层及沟道层构成了顶栅型存储器;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层、底栅氧化层及底栅构成了底栅型TFT。通过对顶栅型存储器进行操作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编程/擦除”操作,通过对底栅型TFT进行操作实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读”操作。“编程/擦除(Program/Erase,P/E)”和“读”操作的分离,提升了存储器的存储窗口、可靠性以及工作速度等的性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非易失性三维半导体存储器的栅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易失性三维半导体存储器的栅电极及其制 备方法;栅电极包括 n 个依次成阶梯状排列的栅电极单元,每个栅电 极单元为柱状结构,由连通电极和包围在连通电极周围的绝缘侧壁构 成;所述连通电极的上表面用于连接栅层,下表面用于连接字线。本 发明适用于在字线等前道工艺完成后制备连接栅层的电极结构。此电 极结构呈阶梯状连接不同堆叠层且相对应的栅层,对叠层中非相对应 的栅层与栅电极之间通过绝缘层隔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两亲性Pt(II)配合物气致发光变色性质及存储器件
通过click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两亲性的磺酸根三齿Pt(II)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对VOC的刺激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水蒸气和各种醇蒸气分子(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之间具有迅速的变色和发光响应性行为,并进一步制备成薄膜,利用醇蒸气实现了快速写入?擦除功能。在溶液体系中,通过调控溶剂的组成,实现了配合物动态组装?解组装?重新组装的过程。研究组与香港大学任咏华教授合作,进一步制备了存储器件,阈值电压为3.4V,开关比可达105,保持时间达104s,具有良好的二进制存储性能。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深孔填充的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孔填充的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 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三维半导体存储器的 U 型沟道:采用 双离子束沉积技术,一束离子轰击靶材,使材料原子发生溢出,原子 沿轨迹沉积到深孔中,一束离子轰击深孔表面,使沉积的材料无法覆 盖深孔顶部,从而确保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 U 型沟道的完整形成。U 型沟道的半导体存储器件的电极从器件上方引出,减小了电极的接触 面积,同时U型半导体存储器件的NAND串可以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全息显示技术
全息显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全息显示需要对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同时进行精确调制,既复振幅调制。然而当前的显示技术只能够对振幅,或是相位进行单独调制,尚未有器件能够同时调制。本项目在传统液晶显示屏的基础上,在单个液晶显示屏上实现了实部和虚部同时显示,并进一步实现了复振幅调制。本项目解决了当前全息显示缺少复振幅调制器件的关键难题。具有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显示图像质量高等优势。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全息病案系统
病案系统的建立旨在利用当今的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有效地解决现有系统的诸多漏洞的同时,对医院的病案和影像资料实现计算机化管理,使医生和患者方便地对病案和医学影像资料进行查询,以有效发挥病案和医学影像资料在医疗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真正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信息利用的价值。同时,能够比较彻底地改变以往医院病案和影像资料管理中存在的调用查阅困难、房屋占用多、资料的潮变、霉变、鼠咬虫蛀及火灾等诸多管理问题。进而有效地协助医院管理者加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监督。 功能目标: l  病案的完整性。对病案中所有文稿(病案首页、出入院记录、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手术同意书、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检查/检验报告单、体温单、护理记录、中医处方、尸检报告、随访信函等),必须能够完整地进行数字化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 l  病案的规范性。符合国家最新的病案首页规范,支持《ICD-10》国际疾病分类(同时兼容《ICD-9》)和《ICD-9CM》手术操作分类。 l  病案的真实性。联机查阅的病案和原始资料完全一致,保持病案的本来面目。 l  病案的知识产权。对数字化后的数据采用国际认证的加密技术,能有效的防止涂改或伪造。 l  联机访问的有效性。联机查阅要十分方便、清晰流畅。 l  具有丰富的统计功能。为医院管理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l  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提供对各种医学影像应用子系统的灵活连接和扩充,保证各应用子系统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 l  具有强大的医疗设备接口功能。影像检查设备在不断发展,可不断适应现在和未来各类影像检查设备的接口连接。 l  医学影像的存储和处理符合国际医学影像的通用标准和协议。 l  系统的可靠性。除外界灾难性的原因以外,保证系统数据的可恢复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l  系统的开放性。支持多种网络环境,多种数据库平台和硬件平台。 系统功能: 病案归档;病案认证;病案查询;病案统计;光盘备份:实现病案数据库图像数据的转存和光盘刻录,并完成光盘备份病案数据与病案数据库数据的校验功能,同时该模块还提供对病案数据库的容量监测功能,在需要进行光盘备份时系统将自动提示用户备份数据库数据。 系统维护: 该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可以使用,是整个病案系统用户管理和编码维护管理的核心。同时,该模块还提供了对病案首页数据的转存备份机制。 编码维护管理主要病案首页相关字段的编码管理,其包括:病人职业编码、医院科室编码、病区编码、疾病分类编码等。 系统的用户管理包括:病案归档人员、病案认证人员、病案查询人员以及光盘备份人员的用户名建立、口令设置以及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设置。 在此基础上,系统还可以提供病案的手写输入功能;动态的、可自定义的病历模板;通过DICOM接口与医疗设备的连接及动、静态医学图像的归档保存。 主要技术指标: l 采用电子水印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l 独创的非规则纸张处理方式,每分钟可处理30-40张; l 操作简单,1小时上岗; l 系统组态灵活,易于扩展; l 运行经济,可建立不同规模的系统; l 一张650M CD-R光盘可存放200-300份病案; l 一张650M CD-R光盘可存放1000张X光胸片(14“X17”); l 实现当天出院病人的病案当天归档完毕。 系统环境: l 病案及医学影像计算机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 l 系统中所有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运行于Windows环境; l 后端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于Windows NT或Windows 2000平台; l 支持SYBASE;IBM DB2;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21 3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