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两栖四旋翼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栖四旋翼无人机,包括四个螺旋桨、刚性十字交叉支架机构和控制系统,十字交叉支架机构包括机架主体和连接在机架主体四周的四个机臂,机架主体底部密封安装有舱体,顶部设有用于安装防水导线的水密接头;舱体内的上半部设有储水舱和水泵;水泵的进水管密封连接设置在舱体下部的进出水口,出水管密封连接储水舱下端的入水口。本实用新型在空中四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可以在水下自由运动,通过密封处理,对机架主体内部主要构件进行保护。舱体内的上半部设置的储水舱和水泵为自重调节装置,可以让无人机在遥控的控制下控制水泵的抽水以及排水来调节飞机的重量,进而控制无人机在水下的姿态。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大型工业加热炉无人化控制与智能烧钢
项目背景:结合国家“节能降耗”的背景,同时为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各钢铁企业纷纷对能耗“大户”加热炉进行改造升级。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加热炉领域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涉及范围广泛,包含热处理炉、隧道炉、蓄热/常规板坯加热炉、方坯加热炉等,拥有成套加热炉解决方案,并结合现场进行设备工艺诊断,定制适合每个个体的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达到提高产品加热质量、节能降耗的目的。关键工艺技术:(1)基于炉温闭环控制的智能燃烧及炉温控制技术用于多种类型的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根据热值、残氧、压力等实时优化空燃比,从而有效地控制炉内气氛;(2)精准的板坯温度预报模型和出钢节奏预测是智能燃烧的前提,依据周期呈现的钢坯温度场分布、剩余在炉时间、出钢序列,预测出钢节奏;(3)变钢种规格混装以及延迟故障工况的感知,统筹协调所有钢坯的炉温需求,并根据延迟故障信息动态调配炉温设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小型无人直升机应急监测、预警与指挥系统
该研究在国基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发出了系列系统和平台:基于低空平台的应急与灾难预警监测与指挥、小型无人直升机激光扫描数字地图系统、大范围移动环境监测、小型无人直升机海事巡检。该系统可搭载15公斤有效负载,飞行速度120公里/小时,留空时间1小时。机上集成有自主开发的卫星定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实现无人自主飞行,并可在15公里范围内进行图像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可极大的增加采集维数扩大观测区域,其主要优势在于:恶劣天气下具有很高的观测精度高;可实现对任意地点进行任意角度的定点连续观测;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场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分析部分、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天线部分。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雷达装置,使其可以成为无人飞行 器的有效荷载,扩大了无人飞行器的应用范围,使轻型无人飞行器可以完成地形勘测、目标寻找等任务。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人机曲率连续可调路径规划方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曲率连续可调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路径曲率连续化, 利用参数化的 Catmull-Rom 曲线连接各路标点,通过优化插值方法保证连结点处曲率连续;第二步,计 算路径曲线各点曲率值,查找并标注曲率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曲线起点 Pointstart、终点 Pointgoal;第三步, 采用最小曲率圆转移法,利用曲率值单调变化的 Bezier 曲线连接 Pointstart、Pointgoal。与现有技术相
武汉大学 2021-04-14
五级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国内首套实际应用
 无人驾驶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以及军事和工业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辆实验室自2005年开始从事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应用研究,重点突破无人驾驶车辆的关键传感器、通用控制器、人机交互和系统集成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车辆相关产品。 无人驾驶分为5个等级,第三级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或停车场。四级是可人为干预的自动驾驶,而五级则是全工况的无人驾驶。2015年,在东莞万科产业化基地实现了基于磁钉导航的无人驾驶系统应用,也是五级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的首套实际应用。车辆内部不设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传统控制部件,乘客可在站点通过通讯装置或者微信呼叫车辆。   该系统适用于规定路线的短途、低速的载人/载物运输,采用电动车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优选方案。可应用在机场、商业中心、旅游区、公园、医院、大学校园、CBD地区、工业园等场合。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固定翼无人机能耗最小的优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固定翼无人机能耗最小的优化方法。本发明中,固定翼无人机和基站共同构成了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无人机依次收集感知目标反射的基站下行信号,并回传至基站端进行目标识别与成像。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分析,构建了相应的优化问题。提出的方法采用了连续凸近似、引入辅助变量和凸差规划等技术手段,将原本难以求解的非凸问题转化成易于求解的凸问题,实现了无人机三维飞行轨迹和回传通信功率的联合设计与优化。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显著降低了无人机执行通信感知一体化任务的能量消耗,提升了系统能效。同时,对不同距离的目标均能得到良好的成像质量,充分体现了该方法的普适性与实用性。
复旦大学 2021-01-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基于协同抑冰的活细胞低温保存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刘会兰主任合作,基于二维碳化钛(Ti3C2Tx) MXene纳米片的协同抑冰效应,实现了活细胞的高效深低温冷冻保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α-SiC微粉颗粒表面改性的工业生产方法
西安科技大学多年从事 SiC 冶炼和烧结技术的研发,并在全国获得了多项实际应用。通过对 α-SiC 粉末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可大大地提高重结晶性 SiC 的烧结能力,降低烧结温度,获得纯度更高、密度更大的重结晶 SiC 烧结块。该技术业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大容量煤粉锅炉受热面优化技术改造
由于我国现在投运的机组其经济性指标比起国外先进机组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除了对经济性差的老机组进行淘汰和改进外,加强对在役锅炉的优化设计研究等工作也是一种改变落后状态行之有效的方法。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36 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