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发现超分子手性产生新机制
超分子手性的自发产生与放大机理是当前手性研究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将推动各类手性器件的构筑,深化对生命体起源的理解,拓展超分子体系的研究前沿。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4-22
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成组机制及其均衡方法
高压大容量换流阀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之一。针对直流换流阀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瞬态电压均衡问题,提出了多导体系统部分电容提取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计算方法以及非静电独立系统中部分电容网络的集成等效方法,揭示了端子电容的等效机制;提出了基于集总元件与寄生参数互联网络的换流阀多尺度宽频域等效电路模型,揭示了换流阀关键零部件及屏蔽系统部分电容对换流阀瞬态电压分布的影响机制及规律;提出了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在陡波冲击电压作用下换流阀内部电压不均衡度低于5%。参与我国自主研制的±800kV直流换流阀,截止2015年已签订合同35.27亿元,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17.43亿元,利润7.39亿元,并已出口巴西。参与研究的成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3,崔翔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4。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吴益东教授团队揭示Bt杀虫蛋白“双通道”进攻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吴益东教授团队在Bt杀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一种新型“双通道”杀虫机制。 吴益东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棉铃虫ABC转运蛋白ABCC2和ABCC3均为Bt受体,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分别敲除这两个基因,不能获得Bt抗性;而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后获得了超过1.5万倍的极高水平抗性。这意味着,同时敲除这两个基因会使Bt毒素对棉铃虫的进攻完全失效。 吴益东解释,ABCC2和ABCC3是一对结构高度相似、功能相互重叠的Bt受体,Bt毒素在寻找受体发起攻势时,相当于获取了深入敌营的“双重通道”。因此,棉铃虫缺失ABCC2和ABCC3中的任何一个受体均不影响Bt的杀虫效果,从而限制了棉铃虫在ABCC2和ABCC3通路上的抗性进化能力。 棉铃虫和Bt毒素的攻防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的复杂关系。在Bt毒素对棉铃虫“双通道”杀虫机制的压制下,棉铃虫可以避其锋芒,在Bt毒素进攻薄弱环节进化出新的抗性机制。在吴益东教授团队的前期研究中,发现了棉铃虫为削弱Bt杀虫能力进化出的2种抗性机制:一种是棉铃虫Bt受体HaCad(一种钙粘蛋白)通过基因缺失突变,另一种是四跨膜蛋白TSPAN1通过L31S点突变,在这两种情况下,棉铃虫通过丧失HaCad的受体功能或增强肠道修复能力,使Bt抗性显著增强。 团队的研究还发现,我国棉铃虫田间抗性个体携带的抗性基因在2010年前以HaCad突变为主,2013年后以TSPAN1点突变为主,尚未在田间检测到ABCC2和ABCC3突变,其中原因,可能正是这次的研究所揭示的,是ABCC2和ABCC3这一对功能冗余的受体为Bt毒素的进攻提供了相互并联的“双通道”,因此捆住了棉铃虫利用这一对受体发生变异而逃逸攻击的“手脚”。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
我校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在线出版了题为“GPA5encodes a Rab5a effector required for post-Golgi trafficking of rice storageproteins”的研究成果。 万建民院士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谷蛋白后高尔基体分选缺陷突变体gpa5,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证实GPA5编码一个具有磷脂结合能力的植物特有调控因子。在胚乳细胞中,GPA5特异分布在致密囊泡外围。亚细胞定位分析证实GPA5的膜定位依赖于前期鉴定的GPA1/Rab5a和GPA2/VPS9a。生化分析进一步证实GPA5可特异与GPA1/Rab5a的激活态形式互作,表明GPA5可能是GPA1/Rab5a的效应子(effector)。后续的功能研究发现,GPA5可与栓系复合体CORVET和含有VAMP727的膜融合复合体SNARE互作,介导致密囊泡与蛋白贮藏液泡的膜融合,以完成谷蛋白的转运。 万建民院士团队以解析水稻谷蛋白合成、转运和沉积的分子网络途径为目标,长期致力于稻米蛋白品质改良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本研究是该团队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和《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等杂志相继报道GPA1/Rab5a, GPA2/VPS9a,GPA3和GPA4/Got1B调控谷蛋白分选后,在稻米蛋白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谷蛋白转运分子网络途径的认识,为稻米蛋白品质的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铁矿粉颗粒表面铁晶须形成与生长机制研究
采用试验检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宏观测试与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气固还原反应基本原理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固还原过程中的铁氧化物颗粒表面铁晶须的形成、生长形态;研究还原气体组成、温度、脉石成分或添加剂、表面改质预处理等对颗粒表面新生铁晶须生长状态、生长速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重点探明铁矿粉颗粒表面铁晶须的形成、长大的机理,以及铁矿粉颗粒间铁颗粒间的粘结、桥接方式和相互作用规律;为揭示流态化还原中铁矿粉粘结失流问题及其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和参考依
重庆大学 2021-04-14
揭示环状RNA circHIPH3调控肺癌自噬新机制
环状RNA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近期,在多种肿瘤的HIPK3基因中存在的环状RNA(circHIPK3)被发现在肿瘤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肺癌中的作用尚未被阐明。此次的研究成果显示,沉默circHIPK3可以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并导致细胞出现自噬。 在机制层面,本研究揭示出circHIPK3在STK11突变细胞系(A549和H838)中通过调控MIR1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沈建忠院士团队发现抗生素新型交互敏感机制
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特别是来法妙林是治疗VREfm感染的有效药物;探究交互敏感机制将为遏制细菌耐药性产生与传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及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疗效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5-31
油菜硼高效利用机制与硼肥优化施用技术研究应用
研发阶段/n本技术根据当前推广油菜高产优质品种的需硼规律,通过湖北省油菜主产区土壤有效硼现状的调查,以及油菜施硼效果的大田和示范,修订了当前油菜种植中土壤有效硼和植株硼营养丰缺的诊断指标,制定了《油菜硼肥施用技术规范》。该规范概括为"测土定肥、依产调肥、因势补肥"12个字。主要表现在:在油菜整地之前,测定土壤有效硼及其他有效养分的含量,以此为主要指标,根据土壤有效硼的等级所对应的硼肥推荐量,确定硼肥施用量、施用环节和方式。然后根据产量目标和品质需硼特性调整硼肥用量,并根据土壤氮磷钾等肥力状况,制定硼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特殊成纤维细胞亚群调控肿瘤干细胞新机制
CD10+GPR77+成纤维细胞亚群通过IL-6,IL-8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从而导致肿瘤化疗耐药。IL-6,IL-8的分泌由持续激活的NF-kB信号调控。有趣的是,在这群细胞中NF-kB的持续激活不依赖IkB的降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C5a作用于其受体GPR77,使下游RSK-1磷酸化,进而介导了非IKK依赖的p65 Ser536磷酸化。而该位点的磷酸化是p300介导的p65 lys310乙酰化的基础。p65乙酰化导致p65持续滞留在细胞核内,导致了NF-kB信号的持续激活。该研究首次阐述了补体分子对炎症转录因子转录后修饰的调控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XM-FM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分娩机制仿真模型
XM-FM分娩机转示教模型   XM-FM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分娩机制仿真模型)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助产、卫生、护士等学校妇产科讲解正常分娩过程时作为直观和演示教具,并能作为胎儿娩出时保护会阴用。   一、功能特点: ■ 该模型为剖面直观的标准仿真人大小结构而设计。 ■ 精准的解剖标志,子宫与骨性盆腔的轮廓。 ■ 模型由机械传动结构演示分娩中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肩娩出等正常机转动作。 ■ 仿真的产道皮肤、模拟真实分娩情景。 ■ 胎儿光滑柔软,可辨别囟门。   二、标准配置: ■ 分娩机转示教模型:1台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