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智能终端的HTML5 Web应用平台软件
成果研发机构长期跟踪、研究HTML5 Web标准,是国内移动Web中间件的技术开拓者,实现了面向行业的、基于HTML5技术的智能终端Web应用平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产业化基础,掌握了多项跨平台适配技术,先后将平台产品适配到上百款手机终端,覆盖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各大主流操作系统,产品支持iPhone、诺基亚、HTC、三星、摩托罗拉等百余款国外品牌及机型,并覆盖华为、中兴、TCL、联想等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目前已成功运用到银联手机支付、中国电信移动OA等行业系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用于地震计静态标定的精密倾斜平台装置
用于地震计静态标定的精密倾斜平台装置,包括底座,台面,转动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和支撑架;转动机构包括主轴,驱动臂和转台,及配重块;主轴固定于左、右支撑架上;驱动机构和配重块分别位于驱动臂两侧;驱动机构包括直线电机,滑台,直线导轨及滑块和光栅尺,光栅尺的读数头与底座固定连接,台面水平时,读数头给出光栅尺的零点信号;滑台抵紧驱动臂,直线电机正方向运动时滑台推动转动机构正转,直线电机反方向带动滑台运动时由于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使转动机构反转;检测机构包括激光干涉仪和将激光反射回激光干涉仪以获取台面转动角度的反射镜,反射镜安装于台面上。本发明具有定位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的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HART仪表分析平台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HART仪表分析平台,包括上位机和通过无线网关与上位机通讯的多个HART无线适配器;所述HART无线适配器通过HART总线与HART仪表一一对应连接,同时与物联网中网络节点无线通讯,所述HART无线适配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HART处理器、串口自供电电源转换电路、人机交互接口模块、存储器、调制解调模块、ZIGBEE收发模块、GSM收发模块、隔离电路、防雷模块。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ZIGBEE/GSM信号实现现场多个HART仪表的实时监控,能耗低、抗干扰性能好。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HART无线适配器采用无源供电模式,有效节能。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ZIGBEE/GSM信号实现现场多个HART仪表的实时监控,能耗低、抗干扰性能好。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HART无线适配器采用无源供电模式,有效节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设备智能应用平台
本项目在已有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构建面向制造企业的多主体按需使用的云服务平台,形成支持云服务平台的运行和使用的标准规范,推动工业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团队面向复杂工业过程智能运维,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了高集成度与模块化的边缘计算平台。该技术采用云-边-端一体化的系统架构设计,结合迁移学习、演化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了可持续学习的通用网络进化框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通过模型与算法的模块化管理与轻量化学习,可实现边缘侧模型定制与部署,全面感知系统动态,自适应环境与工况变化,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业过程在线学习、智能控制与持续优化,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边缘计算平台架构 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面向钢铁冶炼、汽车制造、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多个省市的节能控制与运营优化相关智能化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平均节能达30%,经济效益明显。基于该平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曝气过程进行自适应软测量建模与学习优化控制,实现了多目标联合优化的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年平均节电超过27%。对大型制造企业的多车间冷源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在线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能效提升一倍,年平均节电36.9%。
同济大学 2021-04-11
面向源网协同的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工业园区和集中供热能显著减少碳排放量,提升能源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基于系统优化集成、能源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但目前普遍存在热用户用热负荷波动大、有水击和网损隐患、扩建改建缺乏科学规划决策支持等特点。 本项目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供热过程管控:在源侧对热源机组进行模拟仿真、优化分配负荷以及优化供热参数;在网侧实现管网在线水力优化与优化、质量并调以提升灵活性;在荷侧结合热用户的用热特性对负荷进行预测;在储侧对储热系统储放热策略进行优化。提供了“源-网-荷”全过程协同调度与控制的实时优化方案,最终实现供热系统自感知、自分析、自优化、自调节的智慧化运行。 以某热电企业为例,通过成本优化和预测性精确热网调度,从而减少购汽成本和热量损失(综合能效提升1%),按照每年售汽量100万蒸吨,200元/蒸吨计算,每年提升收益约200万元;同时能够及时预测和发现热力系统隐患,保障热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效益;此外,预测性调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在节能的同时保障用户用汽的稳定和质量,从而提升了热用户满意度,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浙江大学 2021-05-10
基于AI技术的通用网关及数据管理平台
本项目研发了一套完整的现场数据采集服务支撑技术,提供了数据采集集成服务的商业运营新模式。针对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场数据采集需求,整合了综合感知、AI智能处理、网络安全传输、数据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输出等多个环节,把经过质量分析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实时数据,作为产品对接到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的数据池,供后续数据处理和应用分析。整套技术包括4大模块:1)智能网关:基于具有AI能力CPU的智能网关,完成对多种传感信息的有效采集,并安全传输给数据前置云服务器;重点研究基于小目标的AI图像分类算法。2)AI模型管理系统:实现对智能网关中视觉AI感知中的模型计算和管理,该系统可以统一部署也可以部署的用户指定的内网服务器中。3)数据管理和标准化处理:数据有效性管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安全机制。4)智能运维:开发一套基于移动APP的智能运维系统,为运维人员提供有效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和数据的有效性。 如图所示,项目完成了对于现场数据的传感、传输、管理、输出和设备运维等一系列工程实现。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5-09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及升级改造
本项目联合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借力德国专家资源,组建了一支可快速响应企业传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的物联网中控平台研发团队。团队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目前与南瑞集团、大全集团、泉峰集团等企业的生产系统升级优化项目正在实施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面向智能终端的HTML5 Web应用平台软件
成果研发机构长期跟踪、研究HTML5 Web标准,是国内移动Web中间件的技术开拓者,实现了面向行业的、基于HTML5技术的智能终端Web应用平台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产业化基础,掌握了多项跨平台适配技术,先后将平台产品适配到上百款手机终端,覆盖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各大主流操作系统,产品支持iPhone、诺基亚、HTC、三星、摩托罗拉等百余款国外品牌及机型,并覆盖华为、中兴、TCL、联想等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目前已成功运用到银联手机支付、中国电信移动OA等行业系统。 产品技术指标: ? 提供HTML5 Web平台本地能力调用接口规范; ? 应用运行平台符合HTML5标准,支持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主流移动终端平台,支持终端本地能力(包括重力感应、通话、消息、本地存储、设备信息、网络连接信息、音视频、通知、相机、电话本、位置信息等接口)适配、多应用并发运行,性能明显优于市场上同类的容器产品,能满足市场上通用手机游戏、娱乐等应用的性能需求; ? 提供包括应用认证、API访问控制、应用通信安全、应用防篡改、应用数据安全存储、应用隔离等在内的平台安全管理功能; ? 应用商店服务平台提供应用的展示、搜索、推荐、上传、审核、发布、下载等功能; ? 应用开发平台提供Web App的工程管理、代码编辑、代码调试、多终端模拟、应用打包等功能,提供软件开发SDK,支持第三方研发团队使用该平台开发企业级移动应用; 成果应用范围及市场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智能终端品牌纷杂,基于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同时还有大量国产手机厂商采用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平台。操作系统平台的不统一造成在手机上开发应用程序的门槛高、周期长、适配难,制约了应用服务的快速部署与推广。 本科技成果产品就是要解决上述制约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关键问题,使广大应用开发企业无需再担心移动应用的跨平台、快速开发和部署问题,有效降低移动应用开发门槛、提高开发效率,提升移动应用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能够以企业移动信息化为突破口,为智能终端高效提供大量的应用和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设备智能应用平台
一、项目简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设备智能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物联网 M2M(Machine to Machine/Man)技术为核心,实现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和服务。平台对 M2M 的“智能化机器、M2M 硬件、通信网络、中间件和应用”五个关键部分进行架构,实现对工业设备如压缩机、鼓风机、发电机等的智能监控、节能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服务。本项目在已有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构建面向制造企业的多主体按需使用的云服务平台,形成支持云服务平台的运行和使用的标准规范,推动工业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二、关键技术优势或创新性关键技术:(1)M2M 硬件装置;(2)通信网络协议;(3)中间件架构技术;(4)物联网组网技术;(5)应用层构架技术;(6)应用层分布式框架技术;(7)物联网数据服务器系统技术;(8)多种网络融合技术。针对工业设备的物联网应用(1)各行业设备的远程通讯改造技术;(2)设备监控新技术方法;(3)针对设备的优化控制方法;(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与管理新方法创新性(1)链路、业务和应用层功能模块化,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