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在酶催化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姜帅教授团队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毛相朝教授团队联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Katharina Landfester教授,开发了基于酶催化反应的新型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成果以题为“Self-Sustained Biophotocatalytic Nano-Organelle Reactors with Programmable DNA Switches for Combating Tumor Metastasis”(具有可编程 DNA开关的自我维持生物光催化纳米反应器用于抑制肿瘤转移)发表于国际纳米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详细]
中国海洋大学 2025-02-19

周圣军教授课题组在超薄极化隧道结深紫外LED芯片取得新进展

近日,《纳米快报》(NanoLetter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研究所周圣军课题组在超薄极化隧道结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芯片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邱让建课题组在蒸散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地球物理学评论》(Reviews of Geophysics;IF=25.2)在线发表了我校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邱让建教授课题组关于蒸散发主要影响因素方面的综述文章。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袁荃/余锂镭教授团队在无机-微生物杂化体光驱生物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 Chem 在线发表了我校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在无机-微生物杂化体光驱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Beyond Natural Synthesis via Solar Decoupled Biohybrid Photosynthetic System”。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孔望清课题组在手性1, n-二醇模块化合成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孔望清课题组手性1, n-二醇模块化合成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A modular approach to catalytic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hiral 1,2-diols and 1,3-diols”。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袁荃教授团队在环境响应型近红外长余辉光学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我校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在环境响应型近红外长余辉光学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Bio-inspired multiple responsive NIR II nanophosphors for reversible and environment-interactive information encryption”。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袁荃/杨雁冰教授团队在二维分离膜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了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和杨雁冰教授在二维分离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Staggered-StackingTwo-DimensionalCovalentOrganicFrameworkMembranes forMolecular andIonicSieving”(层状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分离膜用于分子/离子筛分)。
[详细]
武汉大学 2025-02-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上尧教师合作论文在《中国工业经济》2025年第1期正式发表

本文研究为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建立依据经济周期波动而调整的动态货币政策规则取代单一不变的货币政策规则;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并降低企业整体融资约束程度,从而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企业商业信用决策之间的关联;建立针对企业信贷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管理,以此削弱信贷约束的逆周期性、提高衰退时期的货币政策调控效率。
[详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5-02-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高重阳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2024年第11期正式发表

文章拓展了需求风险分散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从风险分散的角度为建设创新强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构建产业链安全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实现路径和理论参考。
[详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5-02-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石智雷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经济研究》2024年第11期正式发表

本文刻画了更切合现实的、渐进的生育决策过程。以往文献研究生育意愿时,通常使用理想子女数量或期望子女数量,或是通过二值变量直接区分想再生育、不想再生育。
[详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