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胜团队解析细胞器间通讯动态调控昆虫保幼激素生物合成的机制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昆虫咽侧体合成分泌的倍半萜类激素,调控变态发育和生殖,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大多数昆虫中,JH作为促性腺激素主导雌性成虫生殖。
[详细]
华南师范大学 2025-02-17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路猛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基于[8+4]结构的晶态三维共价有机框架(3D COFs)。通过调控这些3D COFs中的金属活性位点和局域氢转移效应,成功实现了高效光催化乙炔(C2H2)加氢制乙烯(C2H4)。其中,含有钴乙醛肟活性中心和局域氢转移效应的Cz-Co-COF-H在纯C2H2中C2H4平均产率为1755.33 μmol g-1 h-1,在含1% C2H2的粗C2H4混合物中(工业条件)C2H2转化率接近100%,最终得到聚合物级C2H4。
[详细]
华南师范大学 2025-02-17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兰亚乾和刘江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介绍了COFs的高效异相光催化脱氢交叉偶联反应合成4-喹唑啉酮类分子的重要研究进展。
[详细]
华南师范大学 2025-02-14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艳丰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文章指出,传统人文主义文艺批评认为文学即人学,注重文学艺术人文精神的理论阐释,凸显文艺的审美与人文属性,淡化文艺的“物性”。
[详细]
华南师范大学 2025-02-14

零碳制氢重大突破!北大团队两天连发Nature Science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及合作者此次发表的两项成果连续两天被刊发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足见其影响深远。尽管两项研究都旨在优化制氢反应,但二者侧重点和实现路径却大有不同。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2-14

暨南大学信息学院崔林教授课题组论文被网络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NFOCOM录用

论文针对可编程交换ASIC芯片硬件资源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模型压缩技术的优化框架Quark实现了CNN模型在可编程交换ASIC芯片上的部署,并保证了CNN模型的高精度和低延迟推理。
[详细]
暨南大学 2025-02-14

暨南大学药学院叶文才/王英/胡利军团队Angew:基于生源砌块的合成策略实现新型一叶萩型生物碱的全合成

植物是天然的化学反应器,可利用有限的生源砌块高效合成结构复杂多样的天然产物。前期,在理解天然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药学院叶文才/王英/胡利军团队结合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生物合成途径推测、生源砌块分析,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生源砌块的天然产物合成策略。
[详细]
暨南大学 2025-02-14

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工学院)李宝军教授团队在 ACS Nano 发表封面论文

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是一种细胞之间天然形成的、以肌动蛋白为骨架的纳米管状结构,在远程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
暨南大学 2025-02-14

“打一针”电池就能复生!复旦原创方案登上《自然》主刊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打破锂电池传统设计原则,通过AI和有机电化学的结合成功设计了一种锂载体分子,让废旧电池“打一针”就可无损修复,将锂电池寿命提升1-2个数量级,为电池产业变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船舶学院教师李帅获2024年度蒙恩-福尔廷森水动力学最佳论文奖

空泡动力学的研究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其主要应用背景包括螺旋桨空泡剥蚀与噪声、高速航行体的水动力设计、水力发电等领域,其核心物理特征是空泡在破裂过程中所展现的强大破坏力。
[详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