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电”铜成铂!材料科学系方方/孙大林团队提出两步法合成策略,首次制备出富含畸变纳米孪晶的纯Cu析氢催化剂

近日,材料科学系的方方、孙大林团队受到电化学充放氢反应中大反应驱动力的启发,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创新地提出了激光烧蚀和电化学还原耦合的两步法合成策略,首次制备出富含畸变纳米孪晶的纯Cu析氢催化剂(DNTs-Cu)。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材料科学系王飞教授团队在宽温高稳定锂金属电池共晶电解液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王飞教授团队利用弱溶剂化四氢吡喃(THP)溶剂设计了一种新型共晶电解液,在保持电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其与金属氧化物正极和锂金属负极的相容性,为高温高压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学院团队在气泡理论上取得新进展

张阿漫教授团队在前期气泡理论工作的基础上,计入相变源耦合效应,推导了同时考虑气泡脉动力、迁移力、环境耦合力和相变的气泡方程,该方程具有简洁统一的数学形式和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退化到Keller-Miksis、Gilmore、Rayleigh-Plesset等经典气泡方程。
[详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2-14

利用水波拓扑结构操控粒子,复旦领衔国际团队在《自然》主刊发表研究成果

此次研究突破使水波成为探索拓扑物理的全新平台,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经典重力波系统中的矢量特性理解,揭示了其中自旋轨道耦合和锁定机制,也开辟了水波力操控物体运动的研究领域。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学学院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量子信息领域研究新成果

信息传输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量子通信彻底革新了现有的通信技术,相较于经典通信,它具有高安全性和高通信效率的特点。
[详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2-14

Cell上新!复旦上医陆路/孙蕾/姜世勃团队设计高效双功能抗病毒候选药物

该研究发现了ACE2受体诱导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早期融合中间态构象(E-FIC),并针对该中间态构象设计了高效、广谱、兼具失活病毒和抑制病毒感染的双功能抗冠状病毒候选药物。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联合华山医院发现外周血检测可解码大脑衰老时钟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等团队展开联合攻关,基于多模态脑影像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量化脑衰老过程的大脑衰老时钟模型,结合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发现与大脑衰老密切相关的新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揭示了大脑衰老的演化模式,发现衰老过程中的显著波动峰值出现在脑龄57、70和78岁三个关键年龄节点。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14

中国科大团队揭示IGFBP6调控内皮细胞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从体内到体外、从模式动物到患者等多维度开展了实验研究,揭示了IGFBP6是减轻内皮细胞炎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新靶点。血流剪切应力领域知名专家美国耶鲁大学Martin A. Schwartz教授撰文“IGFBP6 contributes to vascular resilience”对此重点评论。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5-02-14

中国科大在《物理进展报告》上发表新自旋相互作用的量子精密测量综述论文

该论文系统阐述了不同自旋体系的前沿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详细阐述了此类量子技术在搜寻超越标准模型的自旋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5-02-14

中国科大首次观测到超冷原子气体中的对流超流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邓友金等与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验中,首次观测到对流超流相(counterflow superfluidity)这一新奇量子物态,证实了对流的双组分超流体共同形成绝缘体的特性。
[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