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绘制出国际首张绵羊多组织表观遗传调控图谱

12月15日,兰州大学王维民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iMeta》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multi-tissue epigenome atlas in sheep:A resource for complex traits, domestication and breeding”的重要研究成果。
[详细]
兰州大学 2025-02-12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大单向自旋霍尔磁电阻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兰州大学物理学院薛德胜教授和席力教授课题组在FeNi/Pt/Bi2Se3异质结构中,实现了室温下USMR的显著增强,并基于此开发了高性能的USMR-MRAM器件。研究成果以“Large unidirectional spin Hall magnetoresistance in FeNi/Pt/Bi2Se3 trilayers by Pt interfacial engineering”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
[详细]
兰州大学 2025-02-12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在磁性动力学的全电场操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兰州大学物理学院于东星研究员、贾成龙教授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杨洪新教授、常凯院士,以及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Voltage-Controlled Bimeron-Torques Switching of In-Plane Magnetization”的研究论文[Phys. Rev. Lett. 133, 206701 (2024)]。
[详细]
兰州大学 2025-02-12

再发Nature!华南理工学者在锂金属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严克友教授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领域又取得重大进展。该成果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关键技术。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粒子吞噬打印克服传统难题 学校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软电子制造新方法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林容周教授课题组联合新加坡、美国高校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该方法克服了相关领域的传统难题,有望推动开发高度集成的柔性生物电子器件,可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人机交互、增强现实等重要领域。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地球丰产金属酸性析氧催化剂助力大规模制氢 华南理工赵伯特教授团队成果登Nature Catalysis

12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赵伯特教授团队题为“Earth-abundant electrocatalysts for acidic oxygen evolution”的相关成果,这也是环境与能源学院学术成果首次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以CRISPRi技术提升效率 华南理工团队构建安全高效微生物控制策略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熊伟教授团队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联合取得研究进展,开发了一种基于集群建模与CRISPR干扰(CRISPRi)的新型微生物控制策略。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助力5G通讯技术发展 华南理工团队研发新型高性能非晶磁粉芯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杨超教授课题组联合深圳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发布研究成果,设计出一种具有双凹透镜结构的超声流变局部自适应绝缘结构,有效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同时实现了非晶磁粉芯中的高磁导率、低磁损耗与高直流偏置,展现了该技术在5G通讯领域的应用潜力。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Nature发文!华南理工学者勇闯“无人区”  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重大突破

钙钛矿光伏电池稳定性重大突破!华南理工大学严克友教授团队,针对钙钛矿电池光热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利用绿色配体演变策略,调控全无机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成核结晶,成功制备了全球首个2端全无机钙钛矿叠层电池,85 ℃光热稳定性老化测试表现良好。
[详细]
华南理工大学 2025-02-12

延边大学李东浩教授课题组:靶型多腔电泳同时分离与制备细胞外囊泡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梯度非均匀电场结合梯度凝胶孔径分布的靶型多腔电泳装置(Circular Multicavity Electrophoresis,CME)实现细胞外囊泡的分离制备。
[详细]
延边大学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