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延边大学金汉永副教授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深入探讨了IRE1α酶在细胞内质网应激条件下生成特定tRNA片段的过程及其在癌细胞增殖和适应性中的关键作用,为癌症生物学和细胞应激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详细]
延边大学 2025-02-12

合肥工业大学在地下含水层震电成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地下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地下水勘探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和地震法。研究表明,由于震电效应,地震波在非饱和带与含水层的界面处会产生震电信号,这一特性为含水层探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2025-02-12

合肥工业大学洪日昌教授在《中国工程科学》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我国在精准把握和预测全球科技发展规律下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是我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的总体纲领。
[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2025-02-12

合肥工业大学在电催化碳氮偶联反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有机氮化合物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卫生领域。酰胺,如尿素、甲酰胺和乙酰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氮分子,是合成材料、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有机合成的基础原材料。
[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2025-02-12

合肥工业大学在氧还原反应电合成过氧化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揭示了石墨氮和羟基基团作为活性位点在ORR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基团可以有效调控局部电子浓度,促进氧气吸附以及过氧化氢的脱附过程,当石墨氮和羟基基团共同作用时关键中间体的结合能接近火山峰顶点,是促进二电子氧还原反应的理想构型。
[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2025-02-12

合肥工业大学在超复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超复分析的发展最初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Fueter等人对四元数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Clifford分析逐渐形成了一套函数理论体系。2006年,作为超复分析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切片分析理论开始蓬勃发展。经典的超复分析与切片分析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平行发展,互为补充。
[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2025-02-11

安徽大学材料学部代月花教授团队在忆阻器基神经元电路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针对主流ReLU神经元电路抗攻击能力弱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忆阻器基径向基神经元电路,该电路能够有效过滤攻击信息,提高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详细]
安徽大学 2025-02-11

安徽大学单磊龙明生教授团队设计具非对称势垒二维材料料异质结长波红外光探测器

非对称势垒允许一种载流子自由流动而阻挡另一种载流子,这种特性可用于抑制暗电流,从而使红外光电探测器能够在室温下工作。非对称单极性势垒阻挡暗电流而不影响光电流流动的光电探测器主要包括两种类型:nBn型(n型吸收层、势垒层和n型接触层)和pBp型(p型吸收层、势垒层和p型接触层),其中势垒层分别被设计用来阻挡多数载流子电子和空穴。
[详细]
安徽大学 2025-02-11

安徽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翁士状、郑玲副教授团队在农业传感遥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在智慧采摘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检测网络与点回归的新型方法,为葡萄采摘自动化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详细]
安徽大学 2025-02-11

安徽大学材料学部学者探究NO2柱地浓度时空相关性的复杂影响机制

本研究旨在明确多因素联合作用对NO2柱-地浓度时空相关性的复杂影响。其中气象因素对相关性有莫大影响,尤其是空气对流,尚未被广泛纳入卫星柱浓度估计地表浓度的方法中加以考虑。
[详细]
安徽大学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