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发表文志杰/陶剑团队在岩石塑性力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该研究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原理,通过精心设计自由能和耗散势函数的形式,首次从一致粘塑性框架中推导出了率和温度相关的拉格朗日乘子,与塑性力学领域的经典Kuhn-Tucker加/卸载准则表现出较好的兼容性,并能够实现粘塑性变形、温度和损伤变量的完全耦合求解。
[详细]
贵州大学 2025-02-06

贵州大学药学院研究团队报道新型疏水标签——D环缩环青蒿素应用于靶向蛋白降解

青蒿素作为天然产物中的“明星分子”,在抗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球疟疾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一个疏水特征显著的内过氧四并环母核,这引发其可作为潜在疏水标签的猜  想。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将D环缩环青蒿素与多种目标蛋白配体进行拼合,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靶向蛋白降解剂,并验证了D环缩环青蒿素具备作为疏水标签多功能支架的潜力。
[详细]
贵州大学 2025-02-06

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团队在高性能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化工系刘凯团队报道了一类不对称锂盐:选择性氟化芳香型锂盐,用于调节聚合物电解质中的溶剂化结构和界面化学行为。通过改造阴离子的结构,减弱锂离子与聚合物链的耦合,增强锂离子与阴离子的配位。
[详细]
清华大学 2025-02-06

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团队揭示尤里克柠檬ClBeclin1通过调控活性氧和茉莉酸介导柑橘黄脉病抗性的机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ClAPX1)通过与CYVCV的外壳蛋白(CP)相互作用,提高活性氧清除和抑制茉莉酸水平,从而促进病毒侵染。本研究进一步发现,ClBeclin1作为自噬的核心组分靶向ClAPX1,诱导其发生自噬降解,促进活性氧和茉莉酸的积累,提高植株对CYVCV的抗耐性,同时也降低了CP的积累,从而抑制了CYVCV的侵染。本研究结果为抗黄脉病新种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靶标。
[详细]
西南大学 2025-02-06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团队合作研究提出评估各国在《巴黎协定》下温升贡献的新框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团队与帝国理工学院环境政策中心乔瑞·罗格尔(Joeri Rogelj)团队合作,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公平原则的框架,以确定各国在《巴黎协定》下自主贡献的温升影响。
[详细]
清华大学 2025-02-06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资源与育种中心与合作者在柑橘属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亲缘关系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大翼橙与马蜂柑、马来西亚大翼橙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表型和基因型数据表明,西双版纳大翼橙属于柑橘属的大翼橙亚属。溯祖分析发现,以西双版纳大翼橙为代表的大翼橙(Papeda species)分化时间大约为750万年前,比宜昌橙(Ichang papeda)更早分化出来,是柑橘属中最原始的类型。
[详细]
西南大学 2025-02-06

王进军教授团队在橘小实蝇交配和觅食行为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饥饿能够促进橘小实蝇从交配行为向觅食行为转换。并且随饥饿时间增加,橘小实蝇觅食成功率显著增加,但求偶和交配率均显著降低。EAG测定结果表明,觅食和交配之间的行为转换与橘小实蝇触角嗅觉敏感性的变化有关。饥饿试虫对食物气味更加敏感,同时抑制了对异性信息素的反应。
[详细]
西南大学 2025-02-06

西南大学青玲教授团队在病毒来源小干扰RNA功能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团队对TbCSV来源的vsiRNAs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TvsiRNA24的表达能够加重病毒侵染后的症状,并促进病毒积累。
[详细]
西南大学 2025-02-06

新型显示与光电感知团队在多模有机光电探测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新型显示与光电感知科研团队主要聚焦于光电感知及成像显示等多功能集成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方面,研究兴趣涉及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晶体管、类神经突触器件等。
[详细]
西南大学 2025-02-06

水波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复旦领衔国际团队Nature发文

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拓扑学在水波体系中的丰富表现形式,为深入探讨经典波动体系中的拓扑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