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东南大学林承棋、罗卓娟团队报道染色体非整倍体导致反复流产的遗传基础

该研究首次发现ELL3基因在反复流产患者中存在高频突变;ELL3突变会诱发胚胎非整倍体、流产,为反复流产的产前分子筛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和靶点。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2-06

东南大学倪振华、吕俊鹏团队在高性能室温红外探测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东南大学倪振华教授、吕俊鹏团队提出了基于二维材料垂直沟道异质结的室温红外探测器,实现了从紫外到中波红外的超宽波段、高灵敏、高速、室温红外探测。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2-06

东南大学张在琛团队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量子设备刻画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在琛团队在量子计算研究中取得重要基础性进展,实现了对量子设备时空相关性的高效高精度刻画。相关研究成果以《Stiefel流形上基于等距算符的量子梳层析》(“Quantum Comb Tomography via Learning Isometries on Stiefel Manifold”)为题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2-06

东南大学陆卫兵教授团队在柔性射频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陆卫兵教授、崔铁军院士以及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承辉教授组成的合作团队从生物的“内骨骼+外皮肤”身体结构汲取灵感,提出了一种可变形、免电池无线通信感知系统设计策略。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2-06

广西大学“先进木质纤维材料”课题组在纸基功能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纤维素气凝胶聚集态结构调控、木材遗态结构的界面工程等策略,解析了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与机械性能的构效关系,阐明了纤维素摩擦电气凝胶的能量耗散机制,突破了材料轻质与高刚度不可兼得的难题。
[详细]
广西大学 2025-02-06

东南大学姚红红团队与张袁健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该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多价空间模式识别的环状RNA检测和成像方法,用于在体标记与示踪、离体细胞、组织和体液检测环状RNA。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2-06

广西大学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团队在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型的卤化物半导体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凭借其低成本、可溶液加工和优异的光电性能等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无限接近市场。
[详细]
广西大学 2025-02-06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探针与化学生物学团队在超高分辨探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基于新型探针APBD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能够长时间动态观察细胞坏死过程,并揭示了线粒体在这一过程中经历肿胀、分裂和融合的三个重要阶段,同时伴随着内质网的破裂。值得注意的是,破裂的内质网通过内质网小管末端的自噬体进行重建,而其他细胞器则维持相对稳定。
[详细]
广西大学 2025-02-06

广西大学结构热力学与微纳化工课题组在高熵合金电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突破

结构热力学与微纳化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钯(Pd)、铂(Pt)、钌(Ru)、铑(Rh)、金(Au)等五元金属的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纳米催化剂设计策略。通过微反应器技术,团队在温和条件(230 ℃)下实现了金属盐溶液与还原溶剂的精准调控,成功开发出抗烧结、抗腐蚀、多活性位点协同的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并建立了尺寸可控制备的新方法。
[详细]
广西大学 2025-02-06

刘黎明助理教授在表面防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模拟全天候防/脱冰应用中,在-15℃、相对湿度60%条件下,S-TPU-F-CB膜在0.1Wcm-2辐照下的融冰时间为118s, 10V电压下的融冰时间为62s,两种条件协同作用下的融冰时间为30 s,且表面均可恢复Cassie润湿状态。
[详细]
广西大学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