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精准编辑分子骨架!北大再发突破性成果

3月6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焦宁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通过设计合成非均相铜催化剂成功解构碳碳双键实现复杂烯烃的催化重塑完成到羰基腈的高效转化。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3-17

AI4S再突破!复旦团队让RNA分析不再“开盲盒”

复旦大学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以“Cryo-EM reveals mechanismsof natural RNA multivalency”为题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作为复旦AI4S(AI for Science)的又一硕果该研究创新性地将深度学习技术与冷冻电镜技术相结合为RNA生物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技术路径不仅显著提升RNA结构解析的效率更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详细]
复旦大学 2025-03-17

Science+1!首次实现,交大团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史志文教授、梁齐教授与合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Homochiral carbon nanotube van der Waals crystals”的研究论文,论文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在Science网站提前在线发表。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全新方法,成功实现了单一手性平行密排碳纳米管阵列的直接生长,首次得到了碳纳米管范德华晶体结构,并演示了所制备的碳纳米管阵列可用于制造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器件。
[详细]
上海交通大学 2025-03-14

北大工学院彭雨粲团队建立用于探究热调控锂沉积机制的优化相场模型

北京大学彭雨粲研究员团队构建了一套优化的相场模型,深入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锂沉积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温度调控稳定运行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工具。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3-14

北大工学院宋柏研究员团队建立Big-MEMS热测量新方法

鉴于这些宏观材料在基础科学和技术应用中的巨大价值以及现有实验方法和商业设备存在的诸多局限和挑战,北京大学宋柏研究员团队于2023年初提出Big-MEMS热测量新概念,以填补这一显著的研究空白。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3-14

郝跃院士团队常晶晶教授等人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机械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郝跃院士团队常晶晶教授等人在《ACS Nano》(五年IF:16.2)上发表题为《Mechanically Resilient and Highly Efficient 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OctylammoniumAcetate for Surface Adhesion and Stress Relief》的研究成果。
[详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5-03-12

北京科技大学陈克新Nature Materials:金属氧化物中生成有序氧空位的简便方法研究

我校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陈克新研究员与合作者在材料领域国际顶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在氧化物材料缺陷结构调控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北京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详细]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3-12

东南大学张友虎教授研究成果被海工领域ISO国际规范列为推荐方法

东南大学张友虎教授在海洋钢管桩桩-土水平相互作用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被该规范采用,其提出的黏土海床中水平桩土相互作用静力及循环加载p-y弹簧方法取代了行业内自1972年以来使用的Matlock方法,成为ISO国际规范推荐方法。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3-12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东南大学合作研究成果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全球首例成年遗传性耳聋(DFNB9)患者(23.9岁)的临床治疗结果,扩展了该疗法的可受益人群年龄范围,总结了针对OTOF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DFNB9)的基因治疗临床进展,深入探讨了其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3-12

北大最新成果,揭示抗心脑血管疾病新策略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孔炜教授团队牵头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抗动脉粥样硬化新策略。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