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机双阳离子在双钙钛矿中的应用——提高稳定性和光电性能

这项工作提出用DiMA2+取代Cs+可能是设计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双钙钛矿的一种合理而实用的方法。
[详细]
华北电力大学 2025-01-22

学术成果—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在薄液膜沸腾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新型“薄液膜沸腾”(thin film boiling, TFB)的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 CHF)可以达到1000 W/cm2以上,同时在热流密度较大时还具有过热度随热流密度增大而减小的特性,因此有望同时实现高热流密度和低传热温差,非常契合电子器件和设备的散热需求。
[详细]
华北电力大学 2025-01-22

2018届校友胡海华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热电硒化亚铜新进展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大量的能源不可避免地以废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占全球能源供应的65%以上。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的直接相互转换,在温差发电和固态制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高效能热电材料成为推广其应用的关键。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材料与物理学院本科生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揭示普鲁士蓝类似物“形貌、结构与性能”的同步演化机制

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王玮露同学采用简洁高效的一锅法,巧妙地借助自模板策略,成功合成出了中空笼状形貌的锰系PBAs。研究团队对样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不仅揭示了柯肯达尔效应、奥斯瓦尔德熟化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在这一过程中的综合作用,更发现随着合成反应的推进,样品结构会经历一系列连续而复杂的变化。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李世恒老师在电介质储能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氧化钛纳米晶是在非极性溶剂中合成,在初始成核阶段,三辛基氧膦即共价吸附在其表面,这些分子配体一方面体能够提高填料与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2017届校友吕飞、张园明、闫学习、严婷婷分别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

通过在电解水过程中引入氧化还原媒介,HER和OER就可以在时间或(和)空间上的解耦,从而有利于通过电解水将可再生能源直接转化为氢能。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硕士研究生仇霞在陈亚鑫老师指导下于低温钠离子电池领域取得进展

当前对低温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电极界面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有限,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潜在方向。对于电解液而言,进一步研究溶剂化Na+结构和电极/电解质界面机理之间的低温钠离子电池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富有成效的方向。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2020级本科生张丁文在低维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连续进展

二维磁性β2-HfCr2N4单层为本征铁磁半金属材料,居里温度远高于室温,具有易磁化的xy平面和较大的磁各向异性能量。二维β2-HfCr2N4单层可以视为非磁性HfN2层夹在两个磁性CrN层之间,这样独特的结构使其可以概念化为自旋阀器件。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2018届校友陈家骥在Science发表纳米孔弥散强化金的成果

发展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是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等关键领域的共同迫切需求。当前材料轻量化一般通过添加更轻的合金元素来实现,与之相比,引入孔洞是更为直观有效,且更具普适性的材料减重途径。
[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 2025-01-22

南开团队在全谱多模式发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许京军教授团队的武莉、孔勇发课题组在全谱多模式发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基于具有高缺陷容忍度的快离子导体,通过简单地改变掺杂的发光中心,实现了全光谱(从紫外光到近红外光)和多模式发光(包括上、下转换发光,长余辉发光,应力发光和X射线激发发光)。
[详细]
南开大学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