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湖南师范大学景辉教授研究成果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发表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奇异点导致的量子效应:对于一个非厄米光学腔,在奇异点处,发生单光子阻塞效应,光腔辐射出单光子;远离奇异点时,发生光子诱导隧穿效应,光腔辐射出聚束光。
[详细]
湖南师范大学 2022-06-13

北京科技大学团队发现超高强度钢新的抗辐照损伤机制并被报道于Nature Materials上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基于前期研发的共格析出强化的超高强度钢,发现新的抗辐照损伤机制,该研究对开发先进抗辐照结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并成功应用于新型多主元合金体系。
[详细]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6-13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锂金属负极局部热管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锂离子电池是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最先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然而以石墨作为负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较低且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需求。
[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13

西南大学甘利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天然气化工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们将二氧化碳重整和部分氧化重整耦合,发现在优化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分别可以达到99 %和47%,CO和H2的产率分别可达到91%和65%。结果还显示,预热工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在后续的转化反应中完全消耗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细]
西南大学 2022-06-10

西南大学胡昌华廖国建教授团队在治疗耐药真菌感染领域获得重要进展

机制研究发现高浓度优选化合物MW5破坏真菌细胞膜并诱导细胞产生ROS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低浓度MW5能破坏药物外排泵MDR1功能,进而增加氟康唑胞内浓度进而逆转其耐药性。
[详细]
西南大学 2022-06-10

西南大学药学院在药物合成生物学与酶学催化领域再获重要进展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与系统验证,发现了真菌非还原性聚酮合酶AN7909的硫酯酶结构域(thioesterase domain,TE domain),可以罕见地连续催化酯化、Smiles重排和水解等一系列非氧化反应,高效构建二芳基醚药物骨架。
[详细]
西南大学 2022-06-10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媛、李星教授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团队在影响脱髓鞘疾病的环境因素研究方面,首次证实了雾霾中的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暴露可显著加剧实验动物及其子代神经炎症和脱髓鞘性损伤,并揭示了TLR-4/NF-κB信号通路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加剧CNS脱髓鞘的作用机制。
[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2022-06-10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子模拟与太阳能转化研究团队近期取得重要进展

曹睿团队利用分子内冠醚基团,在钴咔咯催化中心周围构筑水簇氢键网络辅助质子转移,提高了质子转移效率,从而显著促进电催化析氢反应。
[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2022-06-10

我国科学家成功调控马约拉纳零能模阵列

8日,《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重要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在铁基超导材料锂铁砷中成功调控大面积、高度有序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格点阵列。这一成果对实现马约拉纳零能模的编织以及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里程碑意义。
[详细]
科技日报 2022-06-10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李庆军研究团队发表论文 揭示姜科植物时空演化历史对全球热带雨林变迁的重要启示

本研究通过揭示姜科植物沿着时间线的起源、迁移和分布规律,为理解全球热带雨林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与全球环境变迁的关联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该研究拓展和丰富了人们对东南亚热带雨林来源的认识。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