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云南大学方精云院士团队在Science上撰文 揭示森林混交的增产效应

该研究系统阐明了混交种植的增产效应及其机制,解决了森林经营生产中久而未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球森林恢复和经营提供了重要参考。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郭洪教授团队在金属-空气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此方案可同时实现对催化剂活性位点(Fe-N4)的电荷密度以及Fe离子3d层电子结构的调控,此外FePc&rGO不仅在碱性介质中展示出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ORR性能,由该催化剂组装的锌-空气电池(液态、准固态)也具有令人满意的实际应用潜力,这种活性位点内外部双重优化的策略可为氧电催化剂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建华副研究员在Nature Materials发表有效免疫应力影响的可拉伸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文章

该项研究成果指出了一种能有效免疫复杂应力影响的可拉伸OECT及其传感器的新方法,通过结合有序蜂窝状半导体聚合物制备方法与双向预拉伸技术,成功研制了最高可拉伸至140%的OECT,且其输出特性在可拉伸范围内保持了高度稳定。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杨崇林实验室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文章 揭示丙酸代谢中间物D-2HG和3-HP损伤线粒体的机制

该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D-2HG和3-HP的过量累积造成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揭示了一个由D-2HG和3-HP构成的代谢反馈环及其破坏线粒体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陈峰团队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上发表关于中亚河流径流量变化对欧亚大陆历史进程影响的研究论文

中亚山区是古丝绸之路重要廊道,对支持欧亚大陆民族迁徙和文明交流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以天山山区为核心的中亚水塔是锡尔河、伊犁河、楚河等国际河流的源头,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届时中亚山地更大规模的冰川退却,这意味着未来几十年这些国际河流下游地区人口可能会面临淡水资源减少的问题。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9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夏珂副研究员在植物学权威期刊New Phytologist发表新成果

研究发现亚高山栎类的种子对干燥最敏感,干燥时死亡得最快。这些物种通过快速萌发避免干燥和寒冷;而亚热带栎类和温带栎类种子的生态策略则更加多样化,这两类种子因此得以适应更加复杂而多样的环境。
[详细]
云南大学 2022-06-08

长安大学李宇亮教授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李宇亮教授研究认为,近年来,配位聚合物(CPPs)因其灵活的性质可调性,成为设计和制备无机锌基材料的优质来源。
[详细]
长安大学 2022-06-08

“闻”出来的肿瘤?浙大最新研究成果登《自然》

浙大研究团队利用前沿的化学遗传学干预手段,精确抑制小鼠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研究人员发现,抑制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后,肿瘤体积显著下降;而激活其活动后,肿瘤体积增加。结果证实,嗅觉环路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是胶质瘤产生的根源。
[详细]
浙江大学 2022-06-08

郑州大学在利用超临界CO2制备室温铁磁性材料方面获得新进展

磁性表征实验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方法,如氢气还原和机械研磨等处理方式,SC CO2处理所制得的BaTiO3材料展示出了更加优越的室温铁磁性。
[详细]
郑州大学 2022-06-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是评价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疗效和安全性的首个前瞻性临床研究,也是首个根据乳腺癌脑转移既往是否接受过脑部局部放疗,分为两个独立队列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详细]
郑州大学 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