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五级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国内首套实际应用
 无人驾驶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以及军事和工业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辆实验室自2005年开始从事无人驾驶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应用研究,重点突破无人驾驶车辆的关键传感器、通用控制器、人机交互和系统集成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车辆相关产品。 无人驾驶分为5个等级,第三级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或停车场。四级是可人为干预的自动驾驶,而五级则是全工况的无人驾驶。2015年,在东莞万科产业化基地实现了基于磁钉导航的无人驾驶系统应用,也是五级无人自动驾驶系统在国内的首套实际应用。车辆内部不设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传统控制部件,乘客可在站点通过通讯装置或者微信呼叫车辆。   该系统适用于规定路线的短途、低速的载人/载物运输,采用电动车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优选方案。可应用在机场、商业中心、旅游区、公园、医院、大学校园、CBD地区、工业园等场合。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相控阵三维摄像声纳系统换能器阵列的幅相误差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控阵三维摄像声纳系统换能器阵列的幅相误差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第k个采样快拍的二维复采样数组,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归一化角频率的初始估计;基于初始估计,获得各个采样快拍内精度更高的归一化角频率的估计值;对K次采样快拍的归一化角频率的估计值进行算术平均,获得校正源方位的鲁棒估计;利用鲁棒估计和空域匹配滤波算法,估计换能器阵列中各换能器通道的幅相误差因子;利用幅相误差因子对各个换能器通道的复采样信号进行补偿,最后利用数字波束形成算法获得经过幅相误差校正的三维摄像声纳波束。本发明避免了繁复的迭代和大量的矩阵运算,计算量小,适合三维摄像声纳系统内大型换能器阵列的现场校正。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探测器温度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测器温度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方 法,通过图像增益校正系数和采集的均匀背景图像,计算探测器在不 同探测器温度点下的偏置本底,进一步地,根据偏置本底和探测器当 前工作温度的对应变化趋势以插值方法估算探测器在当前工作温度下 的偏移校正参数,最后利用图像增益校正系数和偏移校正参数对红外 图像进行两点校正。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应的校正系统。 本发明无需红外探测器温控系统及调零挡片,根据探测器在不同温度 点下的偏置本底和当前探测器的温度及时有效地计算校正参数,在保 证红外图像校正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增加了实时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分数阶的伺服系统位置环 IP 控制器无模型自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数阶的伺服系统位置环 IP 控制器无模 型自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参考模型,激励系统获取离线数 据库,初始化系统相关参数,然后根据当前时刻新采集的输入和输出 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更新,接着根据相似度准则函数进行相似数据队列 的选择,之后进行分数阶控制器阶次的选取,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 法对分数阶 IP 控制器参数进行自校正。本发明提出的无模型自校正方 法考虑了系统的分数阶特性,综合衡量了超调量、上升时间、误差收 敛速度以及控制器参数的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单片机人机交互模块的飞锯机控制系统
一种基于单片机人机交互模块的飞锯机控制系统,它包括第一编码器、 第二编码器、可编程控制器PLC 和调速控制器,还包括人机交互模块HMI 和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所述的第一编码器采集速度信号,第 一编码器 的输出端与PLC的信号输入端相连,PLC的信号端与HMI的控制信号端 相连,PLC的脉宽调制信号 输出端与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相连,双极性模拟量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调速控制器的输入 端相连,调速 控制器的输出端控制飞锯机的电机速度,飞锯机的电机与第二编码器的相 连,第二编码器的反馈信号输出与PLC的反馈信号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 型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亚洲人机械人工关节的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成果描述:针对亚洲人群自然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运动学数据,实现了符合国内人群的人工膝关节的设计,为我国人工膝关节制造提供依据;提出了基于包络原理的人工膝关节匹配关节面的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了人工膝关节匹配关节面的参数化设计,在改变参数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系列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同时,可拓展应用于人体其它关节部位的参数化设计。市场前景分析:当前,美国大约每年有30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在欧洲和亚洲发达地区,每年需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而我国现在每年有超过3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随着人们观念转变和生活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的改善,可以预测不远的将来我国每年至少有30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再加上部分亚洲市场,每年亚洲国家有潜在50万患者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如果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占领亚洲市场的1/4,每套产品按1元万记,估计产值为12亿。此项目研制开发适合于亚洲人群特点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具有更适合亚洲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和高屈曲度功能要求,其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人体自然膝关节的特点,开发适合于亚洲人群,尤其应用于中国人群的人工膝关节,符合我国当前骨科医疗领域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外科医疗技术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成功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人脸图像的智能识别和手势姿态分析的人机交互技术
作为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中最为成功的应用之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业界非常高的重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法律执行部门、军事、政府部门、金融服务、游戏产业、医疗产业、高科技与电信产业、工业制造、零售业、旅游和运输业等。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人机交互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人机交互系统及方法,人机 交互系统包括交互屏、协调器、读写器、卡套以及主机,交互屏由依 次连接的触摸屏、显示屏和射频天线层构成;协调器与天线层连接, 读写器与协调器连接;卡套包括指套以及位于指套中且携带有信息的 卡片,主机与读写器和交互屏连接,用于控制交互屏准确定位触点位 置、控制触点位置附近的天线开启、控制读写器检测卡套中卡片的信 息以及将触点和卡片信息绑定。本发明通过触摸屏感知用户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
1.痛点问题 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通过直接(即物理上)或间接地与人类交互共同开展操作任务。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易于编程的特点,能够通过人类示教部署于各种不同的任务并灵活地与人类配合。随着传统工业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趋于饱和,能够安全配合人类的协作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现有的协作机器人存在以下两大痛点问题。 问题一: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一直是人机交互中未系统解决的开放性问题。当存在人机直接接触时,为了保证人的安全,现有的协作机器人是通过中止正在进行的任务、顺从人的干预以保证安全;然而,不论人是有意地干预(即工人直接抓取机械臂来引导其任务)还是无意地接触机器人,都将造成机器人暂停手头工作;直到人类停止干预,机器人才能继续执行它的任务。虽然这种人机协作方式能够保证机器人与工人合作的安全,但因为机器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其工作效率将会受到影响。 问题二:如何提高人的示教效率为协作机器人的另一大痛点问题。协同机器人多用于能够灵活拆装的生产线,以适应新的任务,因此新任务的编程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效率。基于人类示教的编程方式具有自然、本能的优势,能够直接传递人类的操作技巧与经验。其中,将示教轨迹参数化为可以编辑修改、适应不同任务的形式是提高效率的核心问题。该示教轨迹不光应该包含机器人末端的运动数据,而且应该包含同时调整的冗余关节运动数据,从而同时完成末端主任务与关节避障任务,以适应工作环境。现有的示教方式未能结合离线示教与在线介入,因此无法适用于需要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和关节的示教任务。 2.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技术,开发了混合交互接口与人机互补操作算法,以解决上述痛点问题。 ①对于问题一,本项成果提出了自适应视觉控制与零空间阻尼控制的协作框架:在有限视场、未校正相机、关节奇异的情况下,保证了机器人在整个工作空间内的全局稳定性;在不影响机器人末端任务的前提下,允许人类专家随时、安全地介入以改变机器人关节姿态,以应对环境动态变化或突发事件,从而实现了安全与效率并重的人机协作方式。 ②对于问题二,本项成果构建了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接口,让人类专家可以在任务和冗余联合空间进行双手演示,同时记录机器人末端与机器人关节的数据。示教轨迹基于DMP方法进行参数化,能够根据不同任务所需的末端位置、关节角度、运动速度进行自适应调整,在保证末端任务精度的同时完成关节的避障任务。 技术核心: ①基于增强现实-触觉感知的混合交互接口; ②用于双手示教的机器人轨迹学习方法; ③自适应全局稳定控制算法。 预期产品:用于人机互补协同操作的设备与软件 3.合作需求 1)资金需求:本项成果开发的人机互补协作平台,在硬件与软件研发阶段需要资金投入,需约250-500万元人民币; 2)孵化资源:公司研发所需办公及研发场地、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实验室等; 3)团队:协作平台开发团队、商务开发与合作团队、财务、法务等支持团队; 4)生产制造企业合作:提供人机协同操作的场景与需求,开展工厂真实环境的测试与部署; 5)基础研究合作:与协作机器人、增强现实、触觉感知方向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开发新的交互设备与算法。
清华大学 2022-11-02
一种气动光学效应校正识别一体化实时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光学效应校正识别一体化实时处理系统,统包括 FPGA 模块、多核主处理器 DSP、多个协处理器 ASIC 及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片上系统 SoC,通过上述系统完成气动光学效应退化图像的全图热辐射校正、去噪、传输效应校正及目标检测过程。相应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与之对应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气动光学效应问题以及飞行器高速飞行条件下要求处理器在完成探测处理时间间隔短的问题,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 A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