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常州校区(筹),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8人(含工作站),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2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6个。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整体实力稳中有进;14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含一个独立设置二级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 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23000多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1项)。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建有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5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和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省内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江苏省健康研究院。学校积极面向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各类重大、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近百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获得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流学科、一流附属医院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 (2025年10月更新)
南京医科大学 2021-02-01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部署要求,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在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助力“两个先行”中更好发挥作用,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鼓励支持措施。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3-03-09
迈向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开放40年浙江财政的改革与探索
浙江财经大学钟晓敏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编著的《迈向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开放40年浙江财政的改革与探索》出版,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 该著作是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著作在对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公共财政改革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着重运用现代财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对11个方面具有改革原创性和示范推广价值的浙江公共财政改革,分别从其历史背景、主要矛盾、基本特征、启动条件、演变进程、改革前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研究,从而为浙江甚至全国财政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浙江财经大学 2021-04-30
浙江省温州市第四幼儿园科技活动室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浙江省温州市第四幼儿园科技活动室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教前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政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系列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教育在线 2024-12-09
专家报告荟萃⑮ | 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地方行业院校全周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今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一直以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作为一所地方行业院校,我校经历十余载实践,探索出创新实践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1-15
专家报告荟萃㉓ |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骊:深入数字化建设 推进智能化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研发与建设经验,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构建了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新一代综合教务系统、爱课教学支持系统、自主实习服务平台以及全域全员实时闭环的教学评价系统等。面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确立了“深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专家报告荟萃㉙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赵志丹: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思考
学校以于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流学科为基础,设立基地班、燕山书院、求真班、创新班等多个特色拔尖人才创新班,这些班级通过高考招生和校内选拔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一批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8
专家报告荟萃㊱ | 武汉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刘昕:持续夯实数字基座 高效赋能数智教育
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化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在这大背景下,武汉大学积极响应号召,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全面推数智武大的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期实现武汉大学的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1 82 83
  • ...
  • 205 2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