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细胞因子与疾病诊断
全血中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和动态分泌过程有助于在分子水平阐明免疫调节机制,为临床生物分析新方法的开发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简单迅速,可高度定量化且易于标准化,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最为常用的体外检测的方法。
南京大学 2021-04-14
诊断性刮宫监测考核指导模型
XM-TMA诊断性刮宫监测考核指导模型   功能特点: 1、诊断性刮宫监测考核指导模型采用优质材料制成,腹腔内有早期妊娠子宫,解剖位臵准确,皮肤柔软有弹性,手感逼真。 2、早期妊娠子宫内设有模拟病变,供操作者训练,可客观地评价操作者实施诊断性刮宫的质量是否达标。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专家报告荟萃⑥ | 康骞:联动“四个课堂” 构建重理工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
重庆理工大学传承红色基因,秉承首任校长李承干先生“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办学情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身心同健、文理兼修、德才并进、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打造融“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兵工基因”于一体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构建重理工特色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10
专家报告荟萃㊴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志群:产业学院的理论与实践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专家报告产业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志群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3-11
专家报告荟萃⑲ | 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赵玉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蜕变与嬗变
学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2019年率先制定一流本科教育的行动计划、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以及新时代五育方案,架起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持续推动新工科的建设。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7-03
篮球赛事AI短视频剪辑系统
视频剪辑是一项简单却繁琐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人力完成的视频剪辑,剪辑结果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通过采集大量各类体育赛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Centernet作为多目标检测能力的实现框架,同时利用Transformer重构目标检测进行连锁,二次捕捉目标检测的准确性。CenterNet和Transformer的融合,实现了端到端的目标检测,在准确性提升的基础上满足实时处理视频的要求。综合应用多目标检测跟踪以及多模式识别技术,实现短视频的智能化剪辑,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短视频剪辑的客观性,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基于AI 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模型研究
2019年12月以来,由SARS-CoV-2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在全球开始蔓延。报道显示,SARS-CoV-2感染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0天,而武汉患者在发病10天后症状有可能加重。因此,住院时间是COVID-19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CT影像学已成为COVID-19肺炎的诊断和监测工具,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及混合密度影。然而,现阶段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病灶的定性和半定量描述,缺乏对病灶的全定量分析。因此,基于前期提出的CT定量监测COVID-19肺炎病程,团队假设在CT病灶背后的高通量影像特征“隐藏”了患者预后转归的“秘密”。 本研究纳入了兰州、安康、丽水、镇江、临夏5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自2020年1月23日到2月8日期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首次CT资料,所有患者经RT-PCR证实SARS-CoV-2病毒感染。至2月20日,研究共纳入31例治愈出院的患者(排除14例未出院患者和7例首次CT检查无肺炎表现患者),并将10天作为住院时长的二分类阈值。基于有限的样本量,团队将4个中心作为训练队列,另外一个中心作为验证队列。通过自动分割肺叶和半自动分割病灶,31名患者中累计分割出72个病灶。在对病灶图像预处理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为了研究影像组学特征的稳定性,团队使用了Logistics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筛选的特征分别进行建模和验证。​结果发现,6个筛选出的二阶特征在两种不同分类器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价值。在外部测试队列中,Logistics回归模型的AUC为0·97(95%CI 0·83-1·0), 敏感性 1·0, 特异性0·89;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2 (95%CI 0·67-1·0),敏感性 0·75, 特异性1·0。随后,研究又纳入了2月20日-28日新出院的6名患者,利用已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正确预测所有6名患者的住院时间。 
东南大学 2021-04-10
AI在5G系统中应用的研究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电子信息领域优秀科技论文(2020)遴选活动”入选论文。东南大学尤肖虎、张川、谈晓思、金石、邬贺铨联合署名的论文《AI for 5G: research
东南大学 2021-01-12
大数据背景下AI同传翻译质量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赵玉蓉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6/2020 201631131102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阮先玉 外国语学院/英语 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语言学、翻译 四、项目简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机器翻译成为翻译活动中的重要的辅助工具。而机器翻译错译、死译频出,给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大数据”的出现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希望,其独特的“4V”特点将对机器翻译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最近出现的AI同传给翻译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本项目希望通过探究大数据在AI同传中的应用,分析AI同传翻译的优点和局限性,推动机器翻译的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AI机器学习技术加速功能新材料的研发
1.痛点问题 新材料的设计与研发往往面临挑战:急需的新材料难以快速筛选设计,而设计出的新材料又难以找到高效且低成本的合成配方,拥有合成配方的新材料又会面临规模化的长周期探索。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30种关键材料中,有32%国内完全空白、54%虽能生产,但性能稳定性较差、只有14%左右可以完全自给,亟需新思路来解决我国新材料研发难题。本项目着眼于新材料研发,希望通过创建目前业内空白的智能化新材料研发范式,引领行业智能材料开发自动化服务与工艺的开发。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国家和各行业的产业界都非常看重科研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持续的交流与调研,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和研发团队目前对智能研发存在大量潜在需求,而智能研究服务与工艺的同类竞品极少。因此,清华智研将作为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以AI赋能研发(AIEmpoweringResearch&Development)为使命,组建国际顶尖水平团队,向国内引进并自主开发世界前沿的AIforScience技术,打造世界级的AI未来实验室(World-ClassAIFutureLab)。 2.解决方案 本技术为新材料研发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可在材料研发过程中对各个尺度以及不同研发阶段下进行智能化的加速及分析服务。以各种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如主动学习算法,图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我们根据不同材料体系的尺度包括三大方面:1.针对分子及晶体等微观尺度的功能材料研发,设计智能化的深度学习系统。2.针对二维功能材料及其功能性器件、催化剂、膜材料等宏观尺度,设计智能化的深度学习系统。3.针对功能材料研发的表征仪器等平台尺度,设计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些智能化解决方案能极大地加速新材料尤其是碳中和相关材料的研发速度,从而大大地降低研发成本与时间,为企业获得有竞争优势的科研壁垒。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助力未来智能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从样品制备(称量固体、添加液体、超声处理.等),到合成(分配液体,控制温度,混合,测量pH值,干燥等)、表征(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法等),通过自动化/机器人的辅助,可以有效提高可重复性,提高信噪比,加快实验速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实验数据转换为可操作的智能指导,快速浏览并利用复杂的数据,提升认知能力。 智能化研发平台 3.合作需求 拟成立公司推动该项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希望对接 1)工程化、产品化所需的资源; 2)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合作企业。
清华大学 2022-09-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43 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