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智能育种新技术

粮食供应是攸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断优化升级育种技术促进作物产量和性状的可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4-01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强光镇痛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

近期,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在Neuron杂志线上发表了题为“Avisualcircuitrelatedtotheperiaqueductalgrayareafortheantinociceptiveeffectsofbrightlighttreatment”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强光镇痛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4-01

我国科学家实现生物3D打印技术重要突破

生物3D打印是利用3D打印机,将含有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的生物墨水打印出仿生组织结构的新兴技术,但目前仍无法制备具有生理功能并且可以长期存活的复杂组织。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4-01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团队在柔性声学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微结构衬底的MXene声学传感器,用于模仿人耳膜的功能来实现声音的探测与识别。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4-01

南开团队利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筛选系统再获新发现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帅领课题组利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筛选系统在细胞氧化应激及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等领域揭示了多项重要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reports及CellDeath&Disease。
[详细]
南开大学 2022-04-01

我国科学家揭示茉莉酸调控番茄萜类化合物合成和抗虫性的新机制

萜类物质作为植物代谢产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在植物与病虫害互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对病虫害的直接与间接防御反应。
[详细]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4-01

西安交大二附院科研团队发现巨噬细胞可促进外周神经再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HongyanZou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巨噬细胞在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指导作用。
[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30

同一领域两项成果!接连登录《科学》和《自然》

近日,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合作,在可拉伸电子与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论文于3月24-25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刊发。
[详细]
天津大学 2022-03-28

西安交大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中发现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新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二维铁电材料因其自发的铁电极化和天然的纳米厚度,在微纳尺度的铁电功能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共价的层间范德华力使得二维材料能够较为容易地滑移和旋转,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为其铁电性质提供了新的调控维度。
[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25

川大华西医院赖颖教授在Nature发表论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赖颖教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于2022年3月23日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InhibitionofCa2+-triggeredsecretionbyhydrocarbon-stapledpeptides。
[详细]
四川大学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