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国内首个!北京大学黄如-叶乐课题组超低功耗芯片成果荣获ISSCC最佳演示奖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团队研发的“硅基片上一体化集成的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及其验证原型机”成果,斩获“2021年度ISSCC最佳演示奖”(2021 ISSCC Demo Award),为该奖项的国内首次获奖。
[详细]
北京大学 2022-03-24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星辉、王晓浩团队在光谱共焦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新进展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星辉、王晓浩团队首次提出基于光谱共焦技术的光谱反射率测量系统。综合光学色散现象及共聚焦技术,通过设计并优化色散物镜,限制入射角度并改善光斑质量,采用创新的共光路自参考策略扫描待测表面,高效提取其反射光谱响应。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24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团队合作发文阐释铁酸铋材料畴工程的研究进展

材料学院教授林元华等人系统总结了多铁材料铁酸铋中基于畴工程的调控手段,综述了畴工程在调控电学性能、磁电耦合和光学特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23

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张婷团队研发用于肿瘤药物筛选的结直肠癌干细胞高效诱导新模型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熊卓和张婷课题组研究基于生物3D打印研发了一种结直肠癌CSCs高效诱导与富集的新方法,探究了生物材料诱导CSCs的新机制,为CSCs研究和靶向CSCs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高效模型。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23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23

我国科学家发现小分子药物调控人源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学基础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蛋白在产生和传导动作电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基于组织特异性,至少有9种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异构体,其中命名为“Nav1.3”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量高。
[详细]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23

上海交大薛红卫和林文慧课题组合作揭示磷脂酸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现代种业协同创新中心薛红卫课题组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文慧课题组揭示了PA通过结合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Cs)或磷酸甘油酸激酶3(PGK3),竞争性抑制自噬关键复合体的形成,进而抑制细胞自噬,为细胞自噬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详细]
上海交通大学 2022-03-21

中国农业大学何志祝教授在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智能传感与装备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的何志祝教授研究开发出用于温差发电的磁封装定形相变储热材料并研制出一套基于体热的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
[详细]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3-18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杨诚团队在解释压电-摩擦电复合信号起源和解耦方面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杨诚副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合作,提出了一种从摩擦电-压电复合信号中分离压电信号的方法,实现了对压电材料性能的准确评估。
[详细]
清华大学 2022-03-18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完成高精度组装中国汉族基因组

为了完成高质量高精度的汉族单倍型基因组组装,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生物交叉团队在首席科学家叶凯教授的带领下,构建了中国汉族人的单倍型基因组HJ-H1和HJ-H2,两套单倍型基因组序列的连续性指标contigN50均大于25Mb,是现有最好汉族基因组HX1的3倍以上,为发现完整准确的汉族特异遗传特征,揭示汉族特异性状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详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