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安徽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胡根生、鲍文霞教授团队在作物病害遥感监测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团队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图像自适应增强和小麦赤霉病检测网络(IAE-SDNet)以及一种基于并行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的PCSA-YOLO网络,用于准确检测无人机遥感图像中的小麦赤霉病。
[详细]
安徽大学 2025-02-11

中国石油大学孙宝江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天然氢气开发井筒安全研究成果

论文针对油/套管损坏、水泥/密封件失效以及环空压力过度积聚等难题(图1),揭示了氢脆、微生物腐蚀、氢-水泥反应和氢致橡胶降解等引起井筒安全问题的风险机制,给出了解决井筒安全问题应对策略,指出了井筒材料在多因素影响下的氢腐蚀机制、水泥失效机制、非金属密封材料的失效机制以及环空压力积聚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了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建议。
[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5-02-11

中国石油大学张冬至教授团队在智能比色传感技术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针对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通过复杂布线与设备相连实现信号转换,导致高功耗、信号读取延迟、现场检测解析困难等问题,团队研发了柔性无线无源可穿戴力致发光比色可视化传感技术,提出一种人工智能辅助的无线、柔性、可穿戴的力致发光比色应变传感器系统。
[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5-02-11

中国石油大学徐海亮教授团队在新能源变流调控领域取得新进展

徐海亮教授团队揭示了新能源发电机组的暂态响应特性,阐明了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多维振荡谐振机理,并提出了致稳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5-02-11

面向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储能需求分析

本研究首先针对新能源高渗透电力系统不确定性,以系统净负荷为研究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对净负荷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分位数对应净负荷预测功率与实际功率间的拟合函数;结合Probit函数与高斯混合模型对净负荷场景进行聚类,获得典型不确定场景及其概率。
[详细]
新疆大学 2025-02-11

考虑共享储能多目标优化配置的多微网点对点能量共享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点对点(P2P)能源共享模型,该模型整合了SES系统,旨在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促进微电网间的灵活能源交易。
[详细]
新疆大学 2025-02-1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研发XBB三价广谱新冠疫苗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研究中心魏霞蔚研究员、呼吸和共病研究院李为民教授、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逯光文教授和王震玲教授,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佑春教授、鲁帅尧教授、孙强明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布了题为Trivalent recombinant protein vaccine induces cross-neutralization against XBB lineage and JN.1 subvariants: preclinical and phase 1 clinical trials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他们研发的三价新冠疫苗Tri-Vac的临床前和一期临床试验数据。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2-11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康毅进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文在工业电解水催化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康毅进教授团队联合加州理工学院William A. Goddard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的文章。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2-11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张云团队武开鹏副研究员在磷酸锰铁锂等锰基能源材料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开鹏副研究员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Stress-Induced Anomalous Lithiation Plateau of LiFeyMn1-yPO4 over High-Rate Discharging”的研究论文。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2-11

四川大学材料学院吴朝玲教授团队发表氢储运技术领域特邀评论文章

近日,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吴朝玲教授在《前瞻科技》期刊的“氢能技术与发展战略”专刊中,发表了题为《氢储运技术的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方向》的特邀评论文章。
[详细]
四川大学 2025-02-11